瓷器在古代的盛行,是因为玉器崇拜导致的吗?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并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原始瓷起源于3000年前,前期主要以青瓷为主,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湖南长沙东汉墓出现早期白瓷,隋代白瓷已经烧制普遍,唐代成熟于北方的邢窑有“类银类雪”之美称,南方越窑更有唐代诗人陆龟蒙作诗赞美:“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到北宋时期,五大名窑声名远扬,各类民窑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元代进入国内的钴料使得青花得到极大的发展,明清时期瓷器烧造主要聚集在景德镇,景德镇的千年窑火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新石器时期晚期的人类创造了使用解玉砂琢碾加工玉石的方法,并有意识地将玉器制成装饰品,玉器的使用及玉文化的传播就此拉开序幕并不间断地延续到现在。中国历史上的玉具有深刻的内涵,并不止其在矿学上的意义。综上所述,玉器与陶器几乎出现于同一时间,玉器发展与成熟的时间早于瓷器,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同时又是玉器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因当时玉器的制作受玉料取材的局限,不能大量制作,于是人们便制作类似玉器的器皿,并把这种需求放在提高陶器工艺的技巧上。
玉石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什么时候价格会翻倍?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许多遍了,玉石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当然有收藏价值,至于什么时候可以翻倍?对不起,每个人都只能挣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对于认知范围以外的,让那些懂行的人去挣吧。今天早上还发了一个视频,解读什么才是真正的“玉”?看了题主发的这一张图片,不仅要笑话了,你目前连什么是“玉”的概念还没有弄懂,就不要急着想挣钱的事了吧。
玉的概念很广泛,古人称“美石者为玉”,就是告诉我们,美丽的石头都可以称之为“玉”,春秋时期,孔子结合其他诸家的学说理论,将“玉”与“石”的概念做了一个彻底的阐述,形成了后来我们推崇的“仁、义、智、勇、洁”,并以此比喻为君子象征,成为中国玉器的哲学文化宗旨。很不好意思,你发的那张图片,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称之为“翡翠”,是在结构上与和田玉完全不同的,也是在清晚期才进入中华玉石饰品的材料使用目录的,虽然这几年炒作很厉害,但是它与中华文化中那些“价值连城”“完璧归赵”的成语中所描述的玉石不是一个品种,跟老祖宗留下来的那句“黄金有价玉无价”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它是最后进入的,缺乏历史的文化,只能看到商业的炒作和市场的追捧,所以这样的物品何时可以翻倍,其实也很简单:一个要求你的东西好,只有好东西才有更多的人来接盘,普通的物品满大街都是,不可能所有的玉石都翻倍,只有精品可以翻,而且不止一个倍数的翻。
翡翠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古时候有带翡翠的习惯吗?
谢邀请。玉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东西南北中散点开花的各种文明都有用玉的发现。东北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安徽凌家滩的玉人,浙江良渚的玉琮,甘肃齐家的琮型组合器……等等都是典型代表。国人引以为傲的五千年不曾中断的伟大的华夏文明,玉文化近七千多年的灿烂辉煌就是明证之一。
从初始的“美石为玉"的观念出发,各种地方玉料大放异彩。而随着先祖们足迹的不断进步,对玉石的认知也有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最初的石之美者的各种驳杂的玉、石不分,到后来的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和田玉四大玉种为主。商周之后,独以和田玉为尊,和田玉成了玉石的标准。严格意义上讲,春秋到清,所谓玉,指的就是和田玉。
而翡翠作为琢玉之材,是很晚的事。考古资料证明,至明代中晚期开始,翡翠作为琢玉材质才开始零星地出现。当时只作为碧玉一类的材质使用。翡翠走向辉煌,甚至某种程度上超过和田玉成为顶级的玉料,是由于清末垂帘听政而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的大规模使用,痴迷才开始。改革开放后,翡翠迷人的质地和颜色也迎合了国人的审美趋向,成了新的玉石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