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玉勇 玉虽硬度不算太高,但韧度在自然宝玉石中居首故玉有宁折断而不弯曲,显坚贞不屈的勇敢精神,即使折断也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玉洁 廉即廉洁,清廉。忮即嫉恨。絮音洁。锐廉而不忮,指玉碎之后,断口虽然锐利,有能力嫉恨报复于人,或求得好处,但玉能保持廉洁而不为之。在古代,人们将玉视为与天地沟通的、媒介、神物,他们“以玉事神,从玉霝声”,进而“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在孔子“君子比德于玉”思想的感召下,这些被祖先喜爱的石头,不仅被赋予神秘色彩,也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生成丰厚的审美属性。首先是中国人喜欢像玉一样的人。
我们很容易找到一些以玉来比喻和形容人的词,比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玉树临风”“亭亭玉立”“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等,它们都在深层次上证明石之美者与中国人的紧密联系。然后是中国人喜欢像那些最高尚的人一样的石头。从喜欢玉,到喜欢像玉一样的人,再到喜欢像那些最高尚的人一样的石头,这三个递进关系,仿佛在昭示中国石文化的历史真相——即,在保留石头那些优秀的自然属性的前提下,中国人喜欢像自己一样的石头。
古代的玉,是“国之重器”,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样的观点对于历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人说,有别于西方世界直述其意的表达方式,古老的中国在言情抒志时更热衷于“借物寓意”,即借助某一件物体来隐喻某事、某意。正因如此,古人才会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才会认为“黄金有价,玉无价”。究其本质,黄金只是一种硬通货,而玉,则可能是一种道德、一段过往、一缕情愫、一片寄托。
追根究底,收藏,收的是物件,最终藏的却还是文化。广义上的和田玉缘于国家标准是根据矿物成分鉴定命名,而不是分析鉴定出产地。既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要矿物的玉石都可以称为“和田玉”,因此,除了中国(新疆、青海、辽宁)外、俄罗斯、加拿大、罗马尼亚、韩国产出的透闪石类玉石。数据显示,广义上的和田玉在全世界的储量远远高于黄金。
狭义上的和田玉直白的说,就是产地为新疆的和田玉玉,主要指西起喀什地区,中经和田地区,东至且末县这一地理区域的昆仑山所产的玉石。新疆地矿局前几年对和田地区和田玉资源量作出的预测数据为4.7万吨,相比解放后近40年近万吨的开采量,新疆和田玉的储存量远未到枯竭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还不包括新疆其他地区的和田玉山料储量,比如,新疆玛纳斯县的和田玉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