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又完成了两个重心的转移:由北而南和由雅而俗。宋词在南宋达到鼎盛,著名南宋词人有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这一时期的科技发展也迅猛,当时的科技成就在很多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农业、数学、医学等都很很大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因此,总而言之,两宋(960-1279年)共享国三百一十九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还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发展最好的时期。
为什么说书法好画却不一定画的好?画画的好字的个性不会太差?
书法和绘画有一定的相通性,两者之间的关系贯穿了整个书画史。一、书画起源上的相通性先有画,再有书。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其实是画了一幅简单的画来传递信息,为了快速传递信息,于是就把图画简化成符号,为了信息准确,就把符号规范统一,进而形成文字。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
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可见张彦远认为书画本质是一样的,没有分开,书即是画,画亦是书,表意的为画,表形的为书。二、书画工具上的相通性毛笔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可以书写,可以画画,正所谓”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举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即圣人之志,非笔不能宣,实天地之伟器也。“毛笔柔韧富有弹性,表现力丰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技巧,形成了独立的行笔艺术。
正是因为毛笔线条表现力很强,所以成为书法和绘画共用的工具。三、书画行笔上的相通性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提出“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王献之“一笔书”和陆探微“一笔画”都讲究笔意、气势,所以张彦远认为,书法和画画采用相同的用笔方法。
实际上,把书法和画画用笔相同说得更明白的,是元代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诗中说,画石头要采用书法中“飞白”的笔法,画树林要采用籀篆的笔法,画竹子和“永字八法”的道理相通,也就是采用楷书的笔法。赵孟頫认为画画则完全贯通了书法的笔法,他的意思应该是,书法好,画画应该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