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了。七夕节,因了那个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已变成了中国特有的情人节。在这一天,青年男女们必定成双成对,相约而行,以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七夕节也有着它特定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自然跟节日起源及相关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古诗十九首》中也有关于牵牛织女星拟人化的生动描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从诗中我们也可以深刻感受到“牛郎织女”美到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
所以每到了七夕,人们仰望天庭,必然会想起那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于是便会有意在这一天“情人团聚”,共同期许一个美好的未来。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于牵牛星和织女星。在天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所以读书人又把七夕叫"魁星节",或“晒书节"。
在这一天,读书人都会在月光下摆上香案,虔诚地对着魁星举香礼拜,祈求其保佑自己“科举”之路平顺通达,金榜题名。七夕对女子们来说,又叫“乞巧节”。毕竟神话传说故事中的女主角织女是一个心灵手巧的能干女子。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社会,一个女子若能有双灵巧的双手,必能做出一手可口的茶饭,一手漂亮的“女活儿”(针线活),并以此赢得丈夫的喜爱、公婆的认可。
在妇女们心目中,以心灵手巧著称的织女,自然是她们崇拜的偶像,于是在七夕这一天,她们也会摆上香案,对着一弯新月虔诚跪拜,祈求月亮保佑自己能如织女般练就一双巧手。关于这项习俗在唐代诗人施肩吾的《幼女词》中有非常生动的描述:“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看,一个不谙世事的女童都已知道学大人们跪拜新月“乞巧”,可见这项习俗在民间有多么深入人心!在我国民间还有七夕吃巧果的习俗。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小巧的姑娘,非常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遭遇,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她都会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摆在几案上对天焚香供奉,以祈祷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当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诚心所打动,将此事汇报到了天庭。玉帝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也被小巧的心意所感动,于是令月老牵线,为小巧促成了一桩美满的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