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琮很多使用地方玉料制作的,一节的市场参考价动辄上百万元,红山文化地方玉“马蹄桶”,市场参考价500万元等等。再一个就是加工方法不同。古玉在不同时期的加工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初使用石砣、纯手工刻划,再到青铜砣、铁砣,精准度提高了,可以说是精雕细琢、不惜工本的。现代玉大多是使用高速运转的机器来加工,即使是手工雕琢也是多多少少带点火气,急功近利,在同等玉质和工艺的情况下,远不及古玉的价值高。
古玉被誉为“东方艺术收藏品中的顶级奢侈品”!任何其它古玩艺术品都不能抗衡的!最后一点就是古玉在入土或者传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沁色和包浆,这个变化使古玉增加了美感,提升了价值!古人云:“古玉挂红,价值连城!”,“玉有五色沁,胜得十万金!”现代玉更多的是生活用玉和佩玉,不存在这种沧桑感!喜欢新玉或者有洁癖的朋友适合玩新玉,若干年以后也会升值,只是升值的空间没有那么大。
从中华八千年玉文化来看,博物馆里收藏的古玉仅仅是九牛一毛,高手在民间,您赞同吗?
谢谢邀请,博物馆里的古玉仅有民间的古玉的九牛一毛?这种问题应该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我同意谢亚铁先生的说法,民间有大量的遗存并未被发现。但另一方面,博物馆中的遗物也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已知数量。我曾经有机会去博物馆的库房做过一些考察和学习,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馆藏的许多文物是不允许拍照和发表的。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了很多馆藏的文物,大家都知道,馆藏文物的来源主要是从考古遗址挖掘,社会捐赠,以及有针对性的收购等几个方面,对于某些考古遗址出来的物品,由于数量和展示的渠道等诸多因素,大量的出土文物保护,并未在博物馆中集中的进行展示,我们能看到博物馆中展示的实际上也只是凤毛麟角。
另一方面。不要说有8000年的玉文化文明史,仅从中华文明的5000年历史遗存角度上来讲,大量的文物遗存在民间的也是数不胜数,但是由于国家考古队的系统挖掘以及在出土遗址工地的考古数据上汇总,所以对遗物的出土年限,特点以及汇集的数量上。很多是存在于学术探讨,并没有进入到商品社会的市场价格阶段,这方面就造成了很大的误区,总认为民间的藏品会高于博物馆的馆藏。
同时也认为民间的收藏人数和水平会高于博物馆的馆藏专家,我们不排除馆藏的工作人员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对真假的探讨方面,不如民间收藏人士是从市场历练中起来的观点,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博物馆的专家从痕迹纹饰,历史年代,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材质运用上,都有着系统而完善的考古报告和说明,这一点是民间的收藏家很难与之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