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巾的直接目的,就跟围巾是一样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天气变凉的时候护住脖子,一般都是初春与入秋的时候用,要是冬天直接用风毛皮草,而夏天基本是不用的。事实上,清代后妃脖子上挂着的白布条,正式名字叫做“领巾”,是清朝宫廷女子服饰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配饰,也是清朝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衣服配饰。
清朝时期,妃子为何在脖子上挂白布条,是为了方便皇上?
清代宫廷女子的服装比较特别,而在领子处通常都会有一根白布条,尤其是在春夏秋季节,冬天的时候往往是没有的。在很多小说之中,这根白布条被称作“龙华”,但这只是文学作品编出来的。事实上,清代后妃脖子上挂着的白布条,正式名字叫做“领巾”,是清朝宫廷女子服饰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配饰,也是清朝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衣服配饰。
领巾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有相关记载,不过在中原汉人的服装当中,领巾的使用并没有那么多,因为汉服本身就是有衣领的,根本不太能用到领巾。相较之下,满洲传统服饰旗装就大不相同了,旗装本身并没有连在一起的衣领。从满洲尚且还在关外的时候开始,不论男女,其服装都是没有竖起来的衣领的,每当天气转凉之后,都是直接食用皮毛制成的围脖直接围绕在颈部,跟现在的围巾类似。
领巾用途之一:保暖防风入关之后,满洲服饰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竖起来的衣领,但是宫廷之中的女子服饰依旧还是没有衣领,而天气转凉的时候,脖颈之处难免就会受到寒凉。为了尽可能保证脖子那里不受凉,宫廷之中出现了专门围绕脖子的白布条,即领巾。领巾的直接目的,就跟围巾是一样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天气变凉的时候护住脖子,一般都是初春与入秋的时候用,要是冬天直接用风毛皮草,而夏天基本是不用的。
领巾用途之二:区别身份清朝前期,领巾的使用并没有那么广泛,大约是在乾隆时期才逐渐风行起来,因为当时清朝国力走向巅峰,各种对于奢靡的追求也日益突出,人们在身上的装饰愈发繁杂。与清初的服装相比,清朝中后期的服装上的花纹与装饰越来越多,越来越夸张,包括领巾。通常来说,在宫廷之中服装与身上的配饰,都是按照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位分越高的后妃身上包括领巾在内的各种配饰,也越多越繁奢,而低阶者与宫女的领巾,就是块白布条。
清朝前期的领巾,其出现的主要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保暖,中后期开始,领巾的装饰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领巾上面的刺绣图案还有饰品,也就越来越多。像是慈禧太后的领巾,不仅很长,而且上面全都是极其复杂的刺绣。整体来说,清代宫廷女子脖子上的白布条,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保暖避风,然后就是作为区别身份的装饰物品,既不叫“龙华”,也没有什么所谓“方便皇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