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定义在古时候有普适性,老坑一般种老,新坑一般种嫩,因为那时候开采能力有限,只能涉足矿层的表层开采。但是今天的机械化开采颠覆了这个概念,这种“老坑”“新坑”的说法存在很大的误区和偏差,场口是变化的,以场口对翡翠种质的定义是有片面性的,老坑种场口也会出种嫩的石头,新坑种场口也会出种老的料子,只是概率的相对高低。
今年大量开采的格叠莫和三卡场口,都是新坑,退到前两年行家几乎都不认可,但是最近三卡和格叠莫场口连续爆出好几块玻璃种大件头翡翠,评估价值都能过亿,其中有一个大件头玻璃紫原石,当时我一个朋友8000万缅币(约合50万人民币)已经谈下来封包,交了2000万的定金,但是对新场口的偏见让他多了一份揣测,约了好几个行家再去分析,过于谨慎而错把这个价值连城的石头看成了水沫共生,退掉了定金,结果易主他人后,别人一刀切下去中间化成了玻璃种紫色,在平洲行家一口就开价3000万人民币,朋友聊到这事就锤胸顿足,因为对场口的偏见,让煮熟的鸭子飞了,所以说场口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对于老坑和新坑应该去辩证的看待,以免错失遗漏机会。
上图为缅甸玉石场区地图,地图比例稍有出入回到对种的详细介绍,结合一些前辈的总结,也木西的观点上看种的四大指标:细腻度,致密度、光感度和硬度:先来解释一下细腻度,细腻度是指翡翠的组成矿物(硬玉)颗粒的大小、粗细程度,也就是行家所说的翡翠“肉质”的粗细程度,即肉粗或肉细。原生的硬玉矿质地是比较稀松,晶体也较粗,但是透光度好,就是我们常讲的嫩空,在原石上也是最容易欺骗外行的一种现象,这种嫩空的原石切开后一般呈现粗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细腻度很差、肉质粗。
嫩空种质的翡翠原石,透光度非常好切开晶体粗糙,呈现粗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细腻度很差翡翠细腻度的变化是由于原生矿石在地下深埋中受到破坏性的地质构造力作用,像地壳运动或板块间挤压作用力,至使粗颗粒硬玉被压碎成细糜状,从而提升了翡翠的细腻度。糜棱岩化越强,翡翠的细腻度就越好,翡翠的种质就会相对较好。能达到玻璃种质地的翡翠,在生长环境中会受到多次地质作用力,导致翡翠晶体不断的动态重结晶变得非常细腻,即使在高倍放大镜下也难以看到翡翠组成的矿物颗粒。
玻璃种墨玉,非常细腻,20倍放大镜下也难见翡翠晶体,并且高致密的质感让它呈现翡翠养眼的油性玻璃种墨玉最好的透光度一般不超过2cm,更不能以透光度来衡量翡翠的种!翡翠有两种岩石类型——硬玉岩和绿辉石岩,翡翠的致色就是由辉石岩导致,但是绿辉石透光度有限,像极品墨玉99%都是辉石岩,所以有色的翡翠透光度会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