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羽饰因色彩艳丽、品质华贵而备受人们喜爱,在宫廷王室乃至民间都很盛行。翡翠羽毛的加工工艺称为“点翠”或“贴翠”,其羽毛饰品即被古人称之为“翡翠”。当缅甸玉进入中原时,因其色彩如翡翠鸟羽毛一般艳丽,于是人们便将缅甸玉形象地称为翡翠。现如今,翡翠一词已成为缅甸玉的专用名称,并具有特定的专属性。翡翠一词的鸟玉情结,有着广泛的历史渊源。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类似这种鸟玉同名的文化现象也并非个例,同名双义词并不少见。翡翠鸟例如:孔雀石与孔雀是鸟、石同名;杜鹃鸟与杜鹃花是花、鸟同名,而玫瑰(古时的宝石名)与政瑰花则是宝花同名。至于历史上何时将玉称为翡翠的,时至今日仍然无人说得清楚,这也是一直困扰玉学界的个问题。尽管如此,仅从现存的史籍来看,将玉称为翡翠的时代,至少是在西汉时期。
也就是说,翡翠从鸟转换为玉的时间应该在二千年前。翠从“鸟中之王”到“玉中之王”的转换翠鸟是生在水边的一种小鸟,以鱼虾为食。古人将其雄雄两性区分为“赤而雄日翡,青而雄曰翠”(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谨)。翡翠鸟目光犀利,飞行极快,潜水神速,能在二十五分之一秒的瞬间将鱼速住,是个天才的捕鱼高手,故而人称“打鱼郎”。
然而,翡翠鸟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它那美丽的羽毛。翡翠羽毛艳丽多彩,红、蓝、青、绿、紫相映生辉,娇艳动人,堪称“羽中之王”。以至于古代的文字学者在造字构词时,居然在数百种鸟禽的名称中,只给翡翠和翚(古书说的野鸡)以“羽部首”的殊荣。这都是因为它们都有五彩斑斓的羽毛的缘故。这并非巧合,而是古人有意为之,也是古人对翡翠鸟情有独钟之处。
鸟羽毛翡翠羽毛的饰用价值极佳,并作为中国古代名贵的装饰品而被广泛使用。诸如妇女的头饰、高雅的帷帐、华丽的锦被、名贵的披风乃至皇帝仪仗队的旗杆上,都有漂亮的翡翠羽毛饰物。这在许多史料典籍中都有记载,例如:《楚辞・招魂》:翠帐,佛高堂些。《汉书・贾山传》:被以珠玉,饰以翡翠。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
白居易《长恨歌》:翠华摇摇行复止……翠翘金雀玉搔头。鸳鸯瓦楞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李商隐《无题》:蜡照半笼金翡翠,麋熏微度绣芙蓉。以上说的翡帷、翠帐、金翠、翠华、翠翘、翡翠衾、金翡翠等,说的都是翡翠羽毛饰品,与玉(翡翠玉)无关。古代翡翠制品而《后汉书・西南夷传》:衰牢出……孔雀、翡翠、犀、象……文中说的翡翠是鸟,也不是玉(翡翠玉)。
因为翡翠前后所列皆是动物,这翡翠当然也是动物。但在一些史籍中却看到了翡翠确实属于玉的记载。例如:张衡《西京赋》: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文中的翡翠与火齐、悬黎、垂棘、随珠等齐名釜与水精盘并列,这些都是古代的玉石珠宝。因此这里说的翠与翡翠,应该是王,与翡翠鸟羽无关。
从上述汉唐典籍中可以看出,缅甸玉进入中原并被命名为翡翠的时间至少是在汉代之前。从这以后,在中国就出现了翡翠玉和翡翠羽饰双娇竞艳的局面。后来翡翠羽毛饰品无人用了,逐渐从社会生活中消失而被人淡忘。而翡翠玉则默默无闻地逐渐走向辉煌,并成为“玉中之王”,从而完成了翠从“羽中之王”到“玉中之王”的历史性转变现如今,凡是说到翡翠,人们想到的只会是玉,而不会是翡翠鸟或翡翠羽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