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李鸿章为何对军国大事不反应,却对一只鹦鹉惊慌万分?
《走向共和》是一部历史剧,前后几十年,囊括了晚清到民国的一系列大事件。1840年,西方列强用洋枪大炮,强行打开了腐朽的满清王朝大门,使得东方大国开始真正接触到西方强国。在经历了以洪秀全为主的太平天国冲击之后,清政府内部汉臣的地位逐步上升,并掌握大权。随后,以这些汉臣为主,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而这段剧情就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慈禧皇太后要过生日之时……一、开篇就是李鸿章在天津的府邸吃清蒸鲈鱼,属下在汇报工作,吃鱼器具相当奢华,也符合李鸿章的身份。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杨角风读书的时候,曾经去过“李鸿章故居”,看起来还是相当气派的。正所谓“宰相合肥天下瘦”,经过李鸿章家族多年的经营,李家大院占据了合肥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人称“李府半条街”。
这倒让人想起另一位晚清名臣,左宗棠,两次担任军机大臣,历经多次战役,包括战太平天国,平捻军,收新疆,战法国等。他一生清廉,死后的墓地异常凄凉,远没有李鸿章的墓辉煌,不过李鸿章的豪华墓后来被毁了。左宗棠也有故居,是在北京的一个小四合院,而且当年也不过借宿于此,产权不是他的,民国时,只卖了几匹白布。回到剧情,李鸿章的属下一共汇报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丁汝昌又来催银子了,主要用于给北洋海军几艘军舰购买弹药,更换大炮。
第二件事,日本征讨清国策已经坐实,他们要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清朝,占领台湾,再占领东南亚。第三件事,南洋大臣张之洞上了折子,汉阳铁厂已经建好出铁了,以后修铁路,建轮船都可以:“据闻,朝野喧嚣,说,张香帅此举,到底,压过我北洋一头。”而这三件事,李鸿章根本不关心,啊、哦的,继续吃自己的清蒸鲈鱼。二、但,属下汇报这三件事,并不是随便汇报的,而是另有深意:首先,丁汝昌又来催银子,证明他早就催过很多次了,对于李鸿章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反正也没钱,催也白催,干脆不听也不回复。
而第二件事跟第一件事相呼应的,正因为日本人存在侵略的野心,所以,丁汝昌才催银子,不然怎么跟日本作战?第一件事没有解决,第二件事知道了也没办法,又不能跑日本让他们改政策。实际上,我们称呼甲午中日战争,日本称呼为甲午日清战争,原《走向共和》剧本写的是日本征讨中国策,一字之差,意蕴不同。第三件事,在剧本中写的是翁同龢和阎敬铭关于“恢复制钱”的争斗,在电视剧中变成了张之洞的南洋跟北洋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