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大多表面宝光四溢,这种光泽柔和内敛,不伤人眼的,像夕阳照到冰面上的感觉! 六、看汗毛孔。假玉表面毛孔大多被染过的化学颜料堵死了。真古玉是会呼吸的,表面有很多像人体汗毛孔那样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小眼,呈不规则分布的。七、看包浆。假玉是没有熟旧感的。一般情况下,真古玉阴刻线底部的包浆与其它部位的包浆不一致。
它的阴刻线和绺裂部位受沁会比较严重的,颜色也会比较深的。八、看玉表面的次生物。一般入过土,会有土沁,上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纤维、铁质、镁、鉻,锰元素或其它棺木、衣服的杂色渗透,或局部产生质变、钙化、裂纹、氧化凸起等。九、看配孔。假玉配孔旋纹粗细是均匀的,间距、高低一致的,并且平行于玉表面,过于规整,实乃机器工。
真玉打孔一般用管钻、珵钻、直孔,对钻孔,喇叭孔、蜂腰孔……旋纹粗细大小长短不一的,有重叠,痕迹杂乱无章的……十、看打磨工艺痕迹。假玉如果用40倍放大镜观察,表面打磨留下的细小阴线长短、粗细、高低一致,间隔也一致,平行或垂直于玉表面,与真古玉是截然相反的。真古玉用解玉砂打磨,表面线条粗细不等,横七竖八,杂乱无章的,非常柔和的,甚至还会出现凹凸不平的面和坑坑洼洼的小眼。
刚淘到的生坑玉,一般都是水沁土咬的锈迹斑斑,大家都是如何清理后再上手盘玩的?
谢谢邀请。首先声明一点,生坑玉的来源是否合法,决定了要不要收藏此玉。这在国内,目前可能是道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海外,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也就有机会入藏不少高古玉,其中难免会有一些生坑玉。生坑高古玉是否应该盘玩,有过体会、经验和教训,在这里与玉友分享。以现在的条件,收到生坑玉应先拍照存档,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因为一旦上手清理盘玩,外观改变是不可逆转的。
多年前初涉收藏,还没有这个习惯,以致于损失了无法弥补的原始资料,现在无以对照。曾经收到一对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一对玉璜(图一)。三璜缺一,惜不成环。玉质雕工极好,有玻璃光并有朱砂痕迹。但附有片块状泥土,十分坚硬,无法剝离。以温水浸泡后去除泥土,但干后原有泥土处有覆有一层白膜状皮壳(图二),湿时不见,干后复现,十分难看,还不如不清理。
后悔莫及,决定盘玩其中一件。多年下来白灰皮已尽去,但原来的玻璃光泽也没了,成了目前的模样(图三)。另一片未盘,无土咬处玻璃光仍在,但如果当年未清理,可能更好看,更自然些。当然也有盘玩成功的例子。图四-六是汉龙凤佩,生坑条件好,基本干净。温水清洗后以稍烫手的水反复多次清洗,干后雕缝处有吐灰现象。多次清洗吐灰减少后开始佩戴,一年多后沁变得更加通透,色泽鲜明,几呈五彩。
图七-八是战国玉璜,生坑近鸡骨白,经过多年的盘玩,宝光内蕴,十分美观。图九的汉代剑璏,原有玻璃光,盘玩经年,但沁色改变不大,玻璃光也盘没了,有点后悔,不能算成功。总之,如果有机会收到生坑古玉,先认真考虑是否要盘玩。有些干净的生坑玉,保持原始状态可能更好。如果决定盘玩,温水泡洗多次即可盘玩。有人开水煮,有人化学消毒水浸泡,都是过分之举,有可能会伤害到玉质,实属不智。
高古玉因年代久远,携带历史信息量比较大,有些人认为一般不太适合盘玩、只适合欣赏,对此您怎么看?
从心底而言,我也不喜欢盘玩高古玉。虽说高古玉承载了许多社会历史信息,靠盘玩,不研究,不去从资料学习,也弄不懂这承载的信息。而且对高古玉,一般藏家还有:禁忌:,认为带有邪煞,怕冲撞。讲究的人还认为,高古玉不适宜在家中摆设陈列,怕带有放射性原素,影响环境和身体。故高古玉一般的收藏爱好者不会去涉足,除上述原因,还有看不懂,弄不明白,兴趣不大。
加之政策对高古玉和高古瓷等文物还存在监管,市场还不开放,一般高古玉也存在盘玩难度大,不易获得成果。在这市场经济的环境的前提下,玩高古玉的人越来越少。你写一篇高古玉的文章,阅读者恐难超三位数,更莫讲互动读者。介于这些原因,很多人宁愿收藏明清以来(包括当代)材质好,看得懂,好盘玩,好携带的近现代把玩件和配玉,这占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