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古玉必须具备丰富的鉴赏知识、道德修养,以及较高的艺术欣赏水平的!鉴定古玉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懂得材料学、工艺学、痕迹学原理、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制玉的艺术风格、纹饰和工艺特点。鉴此就做一下大致的总结,自然原生态的沁色古玉,是很自然生成的感觉,若有怪异的眼视力感觉,千万要远离它!这就是古玉看沁色的一点小绝招,供藏友参考采纳鉴别。
古玉应怎样看沁?
古玉看沁色:“一看沁色自然度;二看沁色入骨深浅处;三看沁色层次分明点;四看沁色裂处色差素;五看沁色晶体牢固不牢固;六看沁色折光束;七看沁色油性感;八看沁色清晰呜;九看沁色是否化学腐蚀迹等等比较综合性的理性判断,最终下个沁色结论对或不对”。若是烤皮的那是正常的加强色,现在市场上不仅有,而且也是最流行的,但若从上述九项“看玉”把关到位后,即使是烤皮,也是烤工技艺相当高超,那也只能当真对待了。
一、自然程度,自然形成的颜色,肯定看得顺眼,眼睛看若有异样感觉,要多加小心。一般情况下,玉石上色,必须先破坏玉质结构,酸碱松化,后才上色,否则上色难,容易丢失颜色,还有色边起毛感,清晰度不足,发晕。二、入骨深浅,沁色入侵越深说明越取向于真品,大自然入侵一般是长年累月形成,不像化学试剂和染料一触即染,没有什么深度,除非松化层染色,有本质上区别。
三、层次感,就像小孩纸尿布,风干后的尿渍地图状,成色很自然,天然玉石结构表层本身疏松度就不匀,入侵颜色明暗不一,化工上色均匀一色,很僵化。四、裂缝色差,古玉有裂缝是很正常,除非极品玉,要在很好的保存环境下才会诞生的,古玉几乎十玉九裂,不裂倒反而不正常,但缝处的颜色相对其它地方偏色深,这是很正常的玉石机理结构决定,而且入侵的深度较深。
五、沁色晶体牢固程度,本身沁色就是结晶体入侵玉骨中,形成坚固的晶体层。由于长时间的年轮慢慢形成,几乎玉肉与沁色同质,沁相对酥软点,但越牢越好。当然像鸡骨白的古玉,表皮有的很疏松,一扣即掉,要妥善把玩保养才出油性后,肉沁会变得牢固,其实它是一种石头分化的现象,刚出土的古玉,一定要通过晾干这道程序,不要急于把玩,硬度是慢慢才起来的,但玉的沁表还维持着光泽的特性。
六、沁色折光束,是玉除了完全分化表皮后的古玉外,经先人抛光或把玩过,都具备玉的折光机理现象,包括鸡骨白古玉也如此。折光度丧失、油性感没有了,粉末化的古玉,一者没有什么玩头,二者担心酸碱过蚀不利于身体健康,建议尽量少玩,收藏价值不高。最基本要求有玉的一定本性沁色折光度,否则是腐蚀上色很有可能。七、沁色油性度,古玉的油性度,除非沁表被破坏掉,丧失油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