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如东海,不是,南海,为什么寿比南山,而不是北山,有什么典故?
大家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说福如“东海”,而不是“北海”呢?又为什么要说寿比“南山”,而不是“北山”呢?“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个福寿成语出自明朝柯丹邱的《荆钗记庆诞》之中:“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另外明朝洪梗的《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中也有记载:“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
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两个成语的来历还有着两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先说“福如东海”典故的来历吧。相传很早以前珠崖郡(三亚市、崖县)这一带发生了史上罕见的大旱,烈日肆无忌惮地疯狂炙烤着大地,田地都被晒得龟裂,所有农作物都因为干旱缺水而绝收了,人们吃光了草根,又开始啃食树皮。
饥饿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在珠崖郡的鹿回头村里住着一个吃苦耐劳、心地善良的小伙子阿富。在村里大家都在闹着饥荒之时,阿富凭着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天天赶往东海下海捕鱼。当时所有的海域全都捕不到鱼了,只有东海心地善良的人才可以捕到鱼。阿富就常常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接济同村的乡亲们。一次阿富捕到了一条特大的红鲤鱼,他象往常一样把鱼肉全都分发了,自己仅仅只留下一个鱼头。
当阿富正要进食晚餐时,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向他乞食。阿富均出一半的鱼头与之共食,老妪吃后忽然“咯咯”地大笑起来,并变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少女。这美少女对阿富说,她是东海龙王的三女儿名叫阿美,明天只要他带领乡亲们到东海每人喝上三口海水,然后回乡打井就可以保证所有农田获得丰收。但是条件是必须是善良的人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天众乡亲相约前往东海果然每人嘬了三口海水。当他们返回家乡的时候,发现家乡的半山腰上涌起了一股特大的清泉,那清泉哗哗流淌,没多久就形成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人们无不欢呼雀跃,所有的庄稼全部得救了。阿美在众乡亲的挽留和恳求之下,嫁给了心地善良的阿富,成为了一对人人爱慕的姻缘佳偶。从那以后,不管乡亲们有任何难事,只要前往东海喝几口海水不但就可以得到化解,而且种地丰收,做买卖发财,还可以使你心想事成。
久而久之就有了“福如东海长流水”这样的名句了。那么寿比南山的典故又是怎么来的呢?相传从前在琼州这个地方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有一年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暴雨连绵不断,整整持续了七天七夜,所有地势平坦之处全都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只听到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琼州山川崩裂,瞬间脱离了大陆成为了一个海上孤岛。陆地和岛上所有的人们全都生活在一片沼泽之中,所有生灵全都死的死、伤的伤,哀鸿遍野、饿殍千里、真是惨不忍睹。
然而岛上的一个叫做“南山”的地方却是虽然也遭受了暴雨肆虐,可是山上所有的生灵全都安然无恙,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更为奇怪的是在南山上生活的人们经历了这次灾难以后,全都活到了几百岁。公元748年,鉴真在进行第五次东渡的时侯遭遇了飓风,一行35从扬州漂流到了振州南山脚下。当时他们全都饿昏了,可是当南山之人把你们救到了南山的土地上时,脚一落地他们全都苏醒了过来,而且个个都有了精神。
鉴真感此福地,特地在当地修建了大辰寿寺庙。人们因为仰慕这里的福气,纷纷搬到了南山居住,但凡在南山居住之人全都获得了长寿。南山的名气越来越大,于是变有了“寿比南山”之说了。另外再说一下“不老松”的来历,不老松其实不是松树,许多游客到南山后都要特地寻找“不老松”,然而往往难觅其踪迹。南山的不老松其实叫做“龙血树”,也叫做“不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