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结”、“彩线结”,可见其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还穿有珍珠等物,在当时京都等地的街市上还有不少店铺和市贩,专门以销售这种饰物为生。到了明代,风俗变迁,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儿童的颈上多了一种饰品——长命锁。
一般多用于新生儿出世,直到满周岁,线绳百索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了长命锁。“长命锁”在明清时期的汉族地区十分流行。小孩出生後为了消灾避邪,永葆平安,父母或舅舅出资请银匠打制一副银锁给小孩佩戴,意在“锁”住生命。佩戴“长命锁”,一般要挂到成年後才取下。“长命锁”多是用白银打制,也有用黄金打制或者用玉石雕琢的。
錾刻的吉语内容有“长命百岁”、“福寿双全”、“长命富贵”、“福寿万年”等等,装饰的纹样大多是吉祥八宝、莲花蝙蝠、祥云瑞兽,以及一些相关的寓意吉祥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等,十分的丰富多彩。挂长命锁习俗至近些年渐渐演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的仪式,项链由线代替,锁由布条代替,或干脆用纸币代替,而且当天挂锁要当天摘下。
如东北三省有小孩满月礼挂长命线的习俗,挂长命线显然是挂长命锁的变异形式。仪式是在小孩的外婆家举行的。母亲将小孩带到外婆家,外婆便要给小孩挂长命线。长命线为一束成圈的白线,不能用其他颜色的线,白色象征着白头到老。把这束白线从小孩的头上套下来,挂在脖子上,在线里要缠上纸币,缠多少视经济情况而定,可缠五元、十元,也可缠几十元甚至几百元。
仪式举行之后,小孩的父亲便把母子接回去。到家后,要由父亲给小孩摘长命线,摘长命线不能从头往上摘,而要从脖子到身子往下套,最后从脚下取出,否则,便意味着解除了长命线的法力。摘长命线时还要边摘边念,“头上挂,脚下摘,姥姥亲、姥爷爱,长命百岁!长命百岁!”取下长命线后,将缠在线中的钱取出,线留着给小孩缝被子用。
长命锁的诞生和演变,虽然来自农耕社会,农耕时代的人们靠天吃饭,势单力薄,与自然相处时,广大民众祈求不可知的上苍来保佑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发展到今天,这种民俗传统,已经远远地超越了迷信。“长命锁”从造型到装饰都富于巧思,给人感受更多的是来自亲人的祝福和亲情的温暖。千百年来,中国人通过生命历程的经验,经过干锤百炼、精雕细琢,把最重要、最美好的祝福凝固在“长命锁”上,并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把“长命锁”佩戴到孩子身上,这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更传达着中国人一种超越“长命百岁”具体形式的生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