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寿山石雕经过锐意创新,其行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在九九年国石竞选中,寿山石一举夺魁,成为国石,名扬四海,价值倍增。它独具的多彩多姿,文化之韵,收藏之趣,档次之高,都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及馈赠礼品、收藏、鉴赏的最佳选择。由此可见,寿山石雕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流传广泛,它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的历史进程,并于近代发展成为了扬誉海内外的“中华瑰宝”,备受藏石家们的青睐。
如何鉴别寿山石的真假?
寿山石以田黄石为最,鉴别寿山石主要要会鉴别田黄石。一,石皮石色。田黄石外表包裹着黄色或黑色的皮层,透过外皮可以观察到逐渐变淡的肌里,内呈玉质而莹莹温润。二,萝卜纹理可以发玌田黄石里密布着无数的萝卜细纹,密而不乱罗列有致。三,红筋格纹外表还会隐约地挂着红色筋状的格纹。埋藏在砂土中,受酸化的结果。上等田黄应具备细,洁,润凝等等。
老寿山石值不值得收藏?
寿山石保存不易,因清代朝廷重视,才得以保存一批下来,明代的寿山石雕基本没啥见过,流传中的艾叶绿仅仅是传说之物,有谁见过呢?寿山石较软,易磕碰,多裂易碎,不容易保管,真正能保存下来的没几件,田黄是因为珍贵,大家重视,才得以零零散散保存至今。勿庸置疑,老寿山肯定值得收藏,可真的能有几件呢,民国传承了清代的雕法,加工了一批寿山石雕,现在已难辨清代与民国了。
在家里怎么鉴别寿山石的真假?
大家好,我是爱收藏的小福,有朋友聊到这个寿山石,好东西呀,四大印章石之一,名贵石材,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2003年被确定为"国石"候选石呢。说到怎么看,现在主要就是从质感进行鉴别,品质好的寿山石会有明显的压手感,自然的块状,具有明显的皮色,如果是水坑石就会呈透明状。
再就是看肌理,包括纹理、裂隙以及风格线和纹线。再就是石头雕法,如果是年代比较久远的寿山石制品其技法都是比较简练的,现代的寿山石雕作品多是采用精细的雕刻手法,常见的有透花雕、镂空雕、圆雕。最后看刀法,人物多是采用圆雕手法,而古兽印钮等多是一些补角朴茂的刀法,这是因为它更加适合藏家们放在手上盘玩,而不会刺伤手。
如何让一件寿山石雕作品拥有艺术的“灵魂”?
精诚所至,金石可镂。如何把寿石变为神奇呢?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相石——石尽其用,雕尽其艺技趣——技法合理,作品富有趣味刀法——刀法自然,体现雕琢之美养护——玉石养护,方为灵气总体而言,材质之“贵”、造型之“美”、意境之“幽”、神韵之“妙”达到和谐统一的寿山石雕作品是最佳的选择。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寿山石雕在各种玉石雕刻艺术中堪称石艺奇葩,这种凝聚着大自然精华的灵性彩石,其雕工精细、色彩丽质、造型逼真、气韵生动,充溢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为越来越多的艺术欣赏者所青睐。欣赏寿山石雕,如同欣赏一幅国画,入景于目,入情于心,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深邃的内涵和灵动的神韵。一块普通的寿山原石,一旦被技艺深厚的雕刻师看破其中的一缕乾坤,下手施刀,它的一段崭新的旅程也就开始了,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
雕刻师拿到一块寿山石,首先要做的就是“相石”“相”就是观察,对石材的质地、形状纹理和色泽有一个初步的把握,然后进行雕刻题材的选择与表现形态的设计,最后用手中的雕刀在寿山石上进行创作。总的来说,寿山石雕刻就是“因石配工”,石材适合做什么,就把它雕刻成什么,只是在题材的选取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寿山石温润脂腻,晶莹璀璨,柔而易攻,若有裂缝或者瑕疵,可以通过巧妙处理得到弥补,其余部分应尽量留白。
就好比画山水写意,不过寥寥几笔,却已表现出了深远的意境和神韵。在石雕创作中何以做到该雕的雕,该留的留?即如何真正做到取与舍的辩证关系?我认为,应该从传统文化的历史高度去认知。在几千年绵远悠长的中国文化艺术长河中,历来注重文与道的有机结合,形与神的和谐统一。不管是千古流传的文学作品,还是千姿百态的造型艺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孵化出一条人人恪守、时时遵循的规则,那就是文以载道,形以传神。
人物雕刻是寿山石雕中的一大主要品类。而雕刻界常以“做人难”这句人生处世俗语来形容人物雕刻之难。雕好人物不但要真功夫的形似,还要表现内在思想的神似,从而形神兼备,达到造“形”传“神”。石雕不易克隆,其中诸多“因材施艺”之妙法,多系历经了几代民间雕刻艺人实践的积累与经验得来的,尤其是关于“俏色”的运用。寿山石雕工艺以“巧”为一大特色,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巧妙构思,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耗时与耗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