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小黄鱼一般是指1两重的金条。在这众多的金条中,一般把1两重的金条称为小黄鱼,而10两重的称为大黄鱼。这些当时铸造出来的金条后来被人们统称为了黄鱼,其中规格最大的十两金条被人们称为了大黄鱼,作为基础存在的一两金条则被人们起了一个小黄鱼的外号。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民国是一个极端混乱的时期,从大体的概念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民国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1912年到1928年存在的北洋政府时期,第二部分就是1928年到1949年存在的国民政府时期。因为是两股完全不同势力的原因,所以他们所使用的货币是有些不一样的。国民政府的纸币和袁大头在民国的地位在北洋政府控制时期,全国普遍使用以袁世凯头像为模本的银元,这种银元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袁大头。
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取代了北洋政府之后,蒋介石因为忙于参与各种战争的原因,所以他一开始是没来得及全面更换货币的。一直到了1935年,蒋介石才在市场中推出了纸币,全面禁止起了百姓们使用北洋政府的银元。不过1935年之后的年代可不安稳,1935年之后没到两年,全面抗战的硝烟就弥漫了全国各地,在全面抗战历经八年结束之后,接下来更是经历了几年的大规模战争。
在这接连不断的战乱时代中,国民政府所发行的这些纸币是根本没有任何保障的,随着战火的越发升腾,这些纸币的贬值速度就越发迅速。虽然有着蒋介石的命令限制,但是民间百姓们明显更喜欢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银元交易。摸着那沉甸甸、白银铸造的袁大头,比那些轻飘飘的纸币更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即便后来蒋介石也铸造出了他自己的专属银元,但是从所含银的份量以及名声等种种方面来说,他所铸造的银元都是远远不如袁大头的。
黄鱼、大黄鱼、小黄鱼因为意识到所发行纸币的不受欢迎,所以蒋介石后来就计划起了通过铸造金条的方法来挽救当时的货币。当时他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金砖,命令手底下的官方造币厂用浇铸的方法浇铸成了各种规格不一的金条。这些金条在铸造的时候主要分为了几种不同的规格,当时的规格是这样子的:十两、五两、三两、二两、一两、五钱。
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民国时期的两和我们现如今的两是不一样的,现在一两是50克,但是在民国时期,一两却等于31.25克。这些当时铸造出来的金条后来被人们统称为了黄鱼,其中规格最大的十两金条被人们称为了大黄鱼,作为基础存在的一两金条则被人们起了一个小黄鱼的外号。在战乱的民国时期,继人们最为信任的袁大头之后,这种国民政府铸造出来的金条成为了当时另一种比较重要的流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