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和家庭手工艺为基础的手工业革命,其最大的特性就是质量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个人及其家族的所长,发挥到令人咂舌的极至。加之欧洲为主的商业商标意识较早于世界其他地方,在商标标识初创时期,以个人姓名姓氏为主的商标,就是质量和品牌的象征,因此信手拈来就把个人姓名用来当做了品牌名称。珠宝品牌如此,手表,刀具、锅具、汽车等基本沿用至今。
周姓珠宝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哪家才是真正的高大上?
在中国珠宝行业有个很有趣的现象,珠宝店以周姓为多,例如周大生、周大福、周生生、周六福、周百福、周金生、周福生、周瑞福等。它们的店铺林立于街头,标志醒目,给人一种感觉:中国珠宝行业被周氏家族垄断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觉。这些周氏珠宝店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家族亲戚关系。而且,除了几个是历史较久的香港品牌,大多是后来跟进、成立时间并不长的内地品牌。
1.周大福创始人是周至元。1929年,周至元在广州市洪德路创办了一家金铺,制作、经营黄金饰品。他借用中国传统贺词“五福临门,大富大贵”,将店名取名为“周大福”。由于当时内地战乱不断,时局不稳定,周至元在1938年到澳门经营。随后,在香港开设了分店。到了1945年,抗战及“二战”结束,澳门、香港的商业迅速发展。
“周大福”也随之不断扩大经营。这其中,郑裕彤功不可没。他的父亲是广州的绸缎商人郑敬诒,与周至元是同乡兼好友。郑裕彤与周至元之女周翠英,被双方家长提早订婚。于是,郑裕彤在年少时就到“周大福”澳门金行打工,很受周至元器重,并且在1943年与周翠英结婚。后来,郑裕彤转到香港分店工作。随着业务的大幅发展,“周大福”的总部迁至香港,郑裕彤也继承了“周大福”的经营管理权。
在当时的香港市场,黄金的成色普遍为九九金(即黄金含量为990‰)。而且市场混乱,成分不足很常见。做为生活奢侈品的珠宝首饰,顾客往往花了高价钱,买到的却是成色不够的商品。黄金的成色越高,则越有保值和升值的潜力。鉴于此,郑裕彤坚守提供货真价实的成色,于1956年首创“四条九”的足金(即黄金成色为999.9‰),并在“周大福”的黄金产品上印上千足金字印。
此举获得了众多顾客的追捧和良好的口碑。从而,以“四条九金”制作黄金首饰的方法,逐渐被香港同业广泛采用,后来也被香港当局采纳为行业管理标准。1964年,“周大福”并购了拥有全球最大钻坯供应集团De Beers(戴比尔斯)钻石石胚牌照的一家南非公司,进军钻石行业。1990年,“周大福”摒弃传统的讨价还价方式,推出珠宝首饰“一口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