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银圆并不是中国首创,也不是清朝才知道这种货币,早在明朝和西洋的贸易中,就有西班牙、墨西哥等地的银圆流入,不过当时被称为佛洋、佛头银、鹰洋等,因为银圆方便携带,成色、重量统一,不像当时使用的银两需要熔碎来方便流通,所以被商人们喜爱,加上当时清朝朝廷影响力日渐衰退,各地出现私造银圆的情况加上海外流入的外币,整个清朝货币非常的混乱。
实际上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就已经有制造银币,但那时候仍然是以两位单位,所以宣统年间的《货币则例》是结束计重货币制度开始计值货币的开端,而“圆”也首次出现在中国的货币单位中。1910年颁布《货币则例》后清朝就开始了铸造,但辛亥革命发生,清朝垮台,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大多延用清末《货币则例》,袁世凯时期制定了《国币条例》,出现了所谓的袁大头,民国时期颁布了《银本位 币铸造条例》。
1935年民国政府改革货币制度,发行“法定货币”,不过这时候已经确立了“圆”为货币单位的地位,所以法币(法定货币)的单位很自然的用“圆”和角、分、厘。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中确定货币的样式时规定: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以下简称新币),以收回现行的人民币(以下简称旧币)。
新币面额,主币分为一元、二元、三元、五元、十元五种,辅币分为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六种。。。。。。。壹圆券:正面:花边为红色,地纹中间为黄色,两边为粉紫红色。正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票券中央为我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图景,左右两端花符内各有[壹圆]二字。背面:颜色与正面相同。而当时的汉字简化工作也正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所以之后“元”代替“圆”作为文书使用,但是在人民币上面依旧可以看到“圆”字的存在,尤其是看一元硬币可以发现,上世纪80年代发行的一元硬币,俗称长城币上印的字样就是“壹圆”,而到了1994发行的新一代的1元硬币上就已经是“元”了,人民币上的圆、元在意义上两者之间是一样的,只是简、繁之分,而现在人民币上的壹佰元、拾圆、。
。。。。。只是规定的样式而已,而书写时使用“元”是法规规定。※※※※※※END※※※※※※扩展:最初因为清朝仿制银币并为定单位为“圆”,所以民间很多人以其形状定量,类似一块饼、一块地,所以后面虽然定“圆”为单位,但是很多地方仍然习惯用一块银圆来计量,本来是计数计量的,到后来用的多了便演化到计值了。“毛”比圆和元都要应用的早,始于宋朝时期,如《安溪县志》中记载“”。
为什么一百元人民币上面写的是一百“圆”而不写“元”?
因为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钱币的称呼,有人认为圆字是错别字,其实不然,因为几千年来我国钱币不论什么材质,但沿袭的基本形态都是方孔圆形的,故称为圆。秦之前有刀币布币铲币等,后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又叫通宝币,民间戏称孔方兄。古代货币形制十分复杂,仅用作货币的的币材就不下几十种,如铜、铅、铁、金、银、玉、龟、贝、牲畜、皮革、谷帛、纸张等。
为什么人民币1元硬币,100圆纸币分别用两个不同的“元”和“圆”字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多人关注过。在使用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元”和“圆”,在《辞海》中记载的意思是通用的。“元”是“圆”的简写字,可以做货币单位使用。“元”是我们人民币的货币单位。根据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人民币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为角、分”。2005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人民币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
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可是“圆”的历史悠久,是我们更早的法定货币单位。早在清朝的宣统二年(1910年),政府公布的《币制条例》中明确:“中国国币单位,著即定名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元为主币……元角分厘各以十进。”1914年,袁世凯在北京以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圆”为一个价格单位。
也就形成了我们时常调侃的“袁大头”,这就是一圆银元的代表。中华民国时代一直是用“圆”为单位的,包括1948年8月18日开始发行的金圆券。进入新中国时代以后,我们当时并没有立即改动圆的这个单位。虽然我们推动繁体字改简化字,但是货币中的“圆”一直使用的是繁体字。繁体字“圓”下面是有三道横的。值得一提的是,推行简化字并不是由新中国开始。
民国政府1932年就开始提倡简体字。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从第四套人民币开始,人民币上的“壹佰圓”变成了“壹佰圆”。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第5套人民币,最新的人民币版本叫做2019版。综上所述,确实“元”是我们的法定货币单位。但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还考虑到历史文化延承以及社会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