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种类很多,最好玩有自己特色的瓷器,如老窑瓷、文艺瓷、琉璃瓷、青花瓷、粉彩瓷等。看不落地瓷器的方法比较复杂。民间高质量的秘制瓷器少之又少,大多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仿制品。建国初期,秘瓷的仿制品大多出口创汇。所以现在的大量回流瓷器,都是在出口时期用秘瓷填充的。
如何正确的认识瓷器?又该如何鉴定瓷器?
古瓷鉴定需要综合分析判断,首先从造型纹饰绘画制作工艺判断属于那个朝代风格特征。不过现代新仿也会按古瓷的风格特征制作,如手工拉胚成型,手工绘画纹饰,柴煤小窑烧制力求逼真。鉴定古瓷必须从细节开始,仿品制作工艺绘画的纹饰一定会有一些细节被仿制者忽略。古瓷经过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肯定会有老化痕迹遗留在瓷器上,新仿古瓷没有数百年的岁月的洗礼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老化痕迹存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辨别瓷器新老的佐证。
一下几件古瓷标本供大家参考。明代人物纹青花高足杯釉面完整气泡被微生物入侵形成的老化变色气泡。还有古瓷曾经埋葬地下被某种化学元素侵蚀老化在釉面留下的结晶斑。被某种化学元素侵蚀所留下的结晶斑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釉面结晶斑像是大丽花。结晶斑像是水面初冰。釉面结晶斑像是盛开的菊花。古瓷釉面形成的结晶斑在同类古瓷上大致一样,不同窑口不同程度所形成的结晶斑也有所不同,只要关注古瓷微观老化痕迹鉴定就会有更多发现,藏友如果想了解更多联系我共同探讨。
康雍乾墨彩瓷器有哪些特点,如何鉴赏清代墨彩瓷器?
我是国学大观园,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墨彩,这是一个我们在日常收藏中相对较为少见的瓷器品种。墨彩创烧于康熙,主要以釉上黑彩和矾红为主。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直至清末民国墨彩都有大量的烧造。但是颜色以康雍乾三代最为浓郁。康熙时的墨彩色泽浓重,彩釉配制纯净,上涂一层玻璃白,烧就的墨彩漆黑莹亮有以绿彩为底者,更为莹亮浓郁。
其制品白釉地多微闪青色,纹饰多以花鸟为主,画风深受同时代画家的影响。到雍正乾隆年间,墨彩多用国产彩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至清末民国时期,大量的仿制清三代瓷器的墨彩。但是由于经济的原因,效果未能达到当时的水平,加之各种洋彩的出现,墨彩渐渐淡出。总的来说,墨彩在整个瓷器的烧造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少的品种。
最初的墨彩仅用于勾勒轮廓,在明代就有使用。直至雍正时期墨彩才成为一个单独的瓷器品类进行创作。墨彩瓷器由于其颜色的特殊性,多烧制官窑器,以笔筒,尊,套碗为主。大器较少。至清末民国,墨彩开始运用在一些赏瓶,大器型瓷器上。但画法较之雍正时期的精细夺目,已经完全失去了墨彩本身的艳丽。因此我们在收藏一件墨彩瓷器的过程中,以雍正为最佳,康熙乾隆次之,至晚清,也只能寻找一些精品了。
墨彩较厚,釉面多以白釉打底,因此一般墨彩瓷器胎质较为厚重,以五彩,珐琅彩居多,兼以粉彩的墨彩瓷器较为少见,但多是精品。粉彩墨彩的画法大多是以花鸟为主,初期的墨彩多以勾勒轮廓为主,后期用于底色较多,或者以绘画树枝和鸟的羽毛为主。黑色的墨彩中,雍正时期多有些发绿色,绿底漆墨,是墨彩的巅峰之作。到后期,墨彩由于釉水的浓淡,多发灰,甚至接近了浅绛彩,因此实际上墨彩的时代判断非常简单。
黑中带绿,清三代,颜色越浅年份越浅,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鉴定方法。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雍正墨彩出口瓷,仔细看都是以辅助为主。但也是精品了墨彩在瓷器收藏中绝对属于精品,特别是墨彩与粉彩搭配,胡同儿在收藏过程中很少见到墨彩,特别是立件,偶尔遇到一件都是精品,价格不菲。这是一件博物馆墨彩瓷器,这就用雍正时期有较大的区别了说完墨彩,我们说说百花不落地。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露地面的花,但是美就是美。也叫不露地的花。说白了,很多花是画出来的,整个瓷器没有一点白点。不落地的花在康熙也烧,是粉彩的一种。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康熙的能力。许多瓷器在此期间被烧毁。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经济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艺术的发展,花不落地的画面不胜枚举,别出心裁,衬托出器物本身的优雅。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极大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