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细问:为什么叫老和尚为老衲?老衲又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就回答不上来了。在现实生活中,也遇见过文人与第一次见面的人称自己为“卑人”什么的。
《道德经》里的道是什么,德是什么?
《道德经》里的道是上篇《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微妙,包涵了宇宙观、人生观等。德是指下篇《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长生久世之道,包涵了认识论、方法论、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也是国学经典之一。是华夏民族的智慧集精,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整个民族的性格铸成、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经》世人读之,都会各有所得。哲学家可从中洞悉天道,军事家可从中参透兵机,政治家可从中探索安邦定国之策,大志者可从中建功垂名,淡泊者可从中学会养生延年……。道是独立不改的客观规律,无所不包,周行不殆,对任何事物而言,都是绝对的,不可能被超越的。而任何事物对道而言,都是相对的,有限的,都有正反两面,且正、反皆可相互转化。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老子的哲学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对世界、对中国哲学影响匪浅。德国哲学家尼采将《道德经》形成一个“永不枯竭且满载宝藏的井泉”认为只要“放下水桶,便唾手可得”。凡学者都可从《道德经》中受益,认真体悟,便会拥有发现“道”之精妙的心灵和眼睛。
老和尚为什么自称老衲?衲是什么意思?
说起老衲,很多人耳熟,指的就是老和尚嘛。如果再细问:为什么叫老和尚为老衲?老衲又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就回答不上来了。那年,我和爸妈去湛山寺游览。我只顾贪耍,不小心撞在和尚怀里。和尚不但不发火,还忙问:“伤着了没有?”我摇摇头,表示没伤着。和尚接着双手合十念道:“老衲失礼了。善哉!善哉!”和尚走后,我问爸妈:“老衲是啥意思?”爸妈相互看了一眼,回答说:“就是老和尚呗!”看来我爸妈也不知道。
从此,我经常琢磨着这事。后来,我看古代小说,经常看到“鄙人”、“卑人”等等类似的词。在现实生活中,也遇见过文人与第一次见面的人称自己为“卑人”什么的。无形中,我联想起“老衲”这个词来了,顿时,似乎恍然大悟:原来老衲是个谦词啊!是带有礼节性的、表示自谦的词。当时,心里很激动。当我冷静下来之后又琢磨,和尚们为什么不称之为“卑人”或者“鄙人”呢?而要称“老衲”呢?这的确是个问题。
出于好奇,我查了查有关资料,才知道,原来“老衲”是僧人的专用词。“衲”是名词,专指僧徒衣服。这种衣服是由许多碎布补缀而成的。可见“衲”具有名词和动词共同使用的用法,当名词用,专指和尚,当动词用,是“衲衣”,是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的衣服。可是,在道教中就有“衲”之说,例如“身披百衲伏魔衣”,这里的“衲”指的就是“老衲”。
而和尚是佛教,自称“贫僧”。那么,为什么和尚不叫“贫僧”而叫“老衲”了呢?佛教,是在东汉汉明帝刘庄时(公元67年)传入中国的。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是由汉明帝派去迎接的人陪同下,来到了我国洛阳传教的。这两位僧人,带着经书和佛像,开始翻译了一部分的佛经。汉明帝见状,就地建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我国时兴道教。佛道两家在一起谈经论道,相互融洽,相互影响。佛家自称“贫僧”,道家自称“老衲”,随着时间推移,佛家随乡入俗,处于礼节,也自称为“老衲”了,久而久之,佛道两家,在礼节上有不分家的感觉,和尚在使用“老衲”这个词时,往往与“贫僧”相联系。“贫僧”是歉意,时间久了,“老衲”也有了自谦的寓意了,最终,“老衲”成了和尚的专用词了。
现在可以确定了。“老衲”所指的就是和尚,虽然其称谓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衍化,但已证明:“老衲”是指和尚所穿的,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的衣服。在与人交流时,和尚使用“老衲”这个词,是一种涵养、素质较高的修行,其中还带有礼节性的自谦之意。综上所述:老和尚自称“老衲”,不仅仅是老和尚,年轻和尚也使用“老衲”这个词了,因为,使用“老衲”这个词,既能看到自己所穿的衣服,又能说明自己的身份,还能表达自己带有礼节性的自歉。
“私奔”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奔”字的本义是什么?
“私奔”一词,在现代人的理解里,通常是指青年男女的爱情,得不到双方家庭的承认时,二人背着家人,偷偷私自笨逃,去追寻自己的幸福。《现代汉语字典》中,对“奔”的解释是:⒈奔走,急跑;⒉紧赶;赶忙或赶急事;⒊逃跑。对“私奔”一词的解释为:旧时指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说文解字》中对“奔”的解释是: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