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玉器。大明玉器,器型稳重,大方气派。元代玉器只不过是宋辽玉器向明代玉器的一个过渡,并且其粗犷的风格影响到明代玉器的制作,形成了刚硬的“粗大明”风格。粗大明体现在商品制作不惜原材料,不惜工本,器物肥厚,份量足,尺寸大,图案繁多,色彩丰富。
什么样的古玉值得收藏?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具备“珍”、“精”、“稀”三个特点的古玉才值得花钱买,否则就算买到了开门的古玉,其品位也不高,升值潜力也不大,不过自娱自乐还是可以的,想要再出手转让,那就是天方夜谭了!所谓“珍”,指的就是真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较高的品位和历史研究价值,其中以和田白玉籽料红沁色古玉的收藏价值最高,因为白玉红沁色是市场最受追捧的,也是藏家梦寐以求的!京城著名的鉴定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王敬之先生曾经说过,美的沁色可以使古玉的身价骤增百倍,有沁色的古玉比没沁色的古玉的价值要高……所谓“精”,指的就是古玉玉质要温润、细腻、凝洁、致密,纹饰要精美,造型要独特,工艺要精湛,只有具备上述特点的古玉,其艺术欣赏价值才高,才值得掏腰包购买……所谓“稀”,指的就是稀有的意思。
可以说,每一件到代的古玉都是独一无二的,这里说的“稀”其实就是存世量比较少的孤品,特别是一些帝王皇家使用的礼玉、祭玉、佩玉、器皿、摆件,那些大多是代表当时最高制玉水平的工匠根据帝王、侯王、贵族、巫师使用的场合量身定做的,特别是一些玉质好、沁色美、 块头大的摆件更是一件难求!综上所述,在掏腰包购买古玉之前,要根据它的玉质、年代、艺术欣赏价值、工艺、稀有程度来综合判断其价值。
如何区分古代各时期的玉兽?
谢谢邀请,玉兽最早出现是红山文化,都成片状,直立型,身上饰有网格纹。汉代以前的玉兽都是装饰图案或者大件玉器的附属部分,商周开始,汉代以后才大量出现的圆雕的玉器,而这些玉兽中又以带翅膀的玉兽最引人注目,在汉代,三国,六朝时,一般的玉兽都是带有翅膀的异兽,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动物并不存在,而出现这种异兽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中原原有的神话故事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张骞通西域以后,许多有关西域的异兽传说传入了东方,对玉器的制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玉兽的象征主要是代表着祥瑞,还有就是忠勇和先知这类传说。在古代的文献中也经常能够看到,使用具有神异传说的异兽玉雕就更能表现出祥瑞的气氛和神灵的本性,基于这种原因,圆雕玉兽在玉雕中成为长盛不衰的题材,汉至魏晋,玉兽多做为玉镇子,镇席使用。而这样的玉兽一般都是原雕屈腿,坐姿,重心较低,不易碰倒。冥器中也能看到类似玉握这样的圆雕,但是玉质较好的少见。
明清时期玉器被统称为明清老玉,您能说出明清玉的细微差别吗?
明朝(1368至1644)时期的玉器特点工艺上来说:线条刚劲利落,器物棱角分明,擅长多层透雕,这一时期的玉器雕刻已经达到商品化,仿古玉器技艺日益成熟,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流行纹饰有:龙纹、螭纹、松鹿纹、麒麟纹、云鹤纹、莲鱼纹、人物纹、八宝纹、寿字纹等。主要品种有:壁、圭、带饰、发具、飞天、子冈牌、生活器皿、文房用具等。
清朝(1644至1911)时期的玉器特点工艺特点:集历代技法大成,细腻圆润,纤巧多变,这个时期的玉器雕刻工艺已发展到顶峰。流行纹稀:龙纹、螭纹、凤纹、刘海戏蟾、耕织图、凤穿牡丹、松鹤纹等。主要品种:壁、圭、馨、仿“子冈牌”、鼻烟壶、花插、文房用具、瑞兽、生活器皿、童子、仁女、动物等。收藏,就是让今天成为历史,让历史在今天再现。
为什么明瓷,明玉,明家具等艺术品,被收藏界冠以“粗大明”的叫法呢?
"粗大明"的定议是以"大"部分和个别门类的概扩,明代瓷器官窑器是非常精美的,五彩,黄釉,等都是非常精美的,釉色使用了矿物质的釉料,五六百年依然光彩照人,鲜艳夺目,今天的釉料无法比较的,绘画比较夸张不拘小节比例失调,玉器也一样官方的玉器制作也很精美,在铜器上最能体现明大粗的含义,在铜香炉,铜佛教造像,景太藍,可以看到,在大的方面非常到位和造型优美大气,韵味十足,开脸,服饰,手足都很好的,但在细部小节上不注意,刀刻款的笔划细部处理较简单随意,这也是粗大明区别特点。
元代独有玉帽顶雕刻,集圆雕、透雕、平雕为一体,足见其高超玉雕技艺,您赞同吗?
谢谢悟空邀请。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品受到辽金的影响比较多,也能见到西亚文化影响的影子,青花瓷就是典型的受到波斯文化影响的产物,另外还有来自西亚的珐琅器也开始流行,反而作为中原正统的汉文化对元代艺术品影响不大,这跟元政府有意排斥中原文化有一定关系。元代玉器制作,在风格上传承于辽金,其风格粗犷,多以自然的山林、动物作为题材。
在制作手法上,由于使用汉族工匠,所以宋代的玉雕技艺在元代玉器上也有一定的体现。深浮雕、镂空、圆雕并不是元代所独有,而是来自中原地区玉雕技法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