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种类很多,最好玩有自己特色的瓷器,如老窑瓷、文艺瓷、琉璃瓷、青花瓷、粉彩瓷等。我们把欣赏和回答掰了,这样更好解释。看不落地瓷器的方法比较复杂。民间高质量的秘制瓷器少之又少,大多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仿制品。建国初期,秘瓷的仿制品大多出口创汇。所以现在的大量回流瓷器,都是在出口时期用秘瓷填充的。
怎样鉴赏钧窑瓷器?
我们把鉴赏掰开了回答,比较好解释。首先谈鉴,也就是鉴定的意思。鉴定的目的多是为了收藏,所以从收藏的角度简单谈一下钧窑的鉴定。1. 窑口鉴别总的讲不成问题,因为钧窑的窑变釉特征明显,别的窑口的瓷器基本上不会和钧瓷混淆。虽然严格讲从北宋以后,钧瓷烧制范围扩大,从最初河南禹县神垕镇发展到北方众多区域,甚至河北内蒙都有钧瓷烧制,这在金元时期尤为突出。
虽然各地胎土有别,工艺及常用器型不同,但要想区别这些不同地区烧制的钧瓷,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2. 断代问题。钧窑断代是个大学问,这方面的专著文章汗牛充栋。但在实践中,也还是有规律可循,各代钧瓷也各有特征,并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一般讲,北宋是钧瓷巅峰期,金钧比较接近,元钧较糙,底足差别很大。
宋钧和金钧,能区别开最好,分不开也没太大关系,时代相近,市场价格也差不太多。元钧应该和宋瓷分开,从器型修胎釉色都差着档次,价格也差一档。明钧尚有争议。之后的钧瓷基本没断代的必要了。不需鉴,只能赏。再谈赏,欣赏。这方面见仁见智,每人喜好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不可能有统一标准。有人喜欢大器,有人喜欢小件,有人喜欢红的,有人喜欢天青色的。
康雍乾墨彩瓷器有哪些特点,如何鉴赏清代墨彩瓷器?
我是国学大观园,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墨彩,这是一个我们在日常收藏中相对较为少见的瓷器品种。墨彩创烧于康熙,主要以釉上黑彩和矾红为主。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直至清末民国墨彩都有大量的烧造。但是颜色以康雍乾三代最为浓郁。康熙时的墨彩色泽浓重,彩釉配制纯净,上涂一层玻璃白,烧就的墨彩漆黑莹亮有以绿彩为底者,更为莹亮浓郁。
其制品白釉地多微闪青色,纹饰多以花鸟为主,画风深受同时代画家的影响。到雍正乾隆年间,墨彩多用国产彩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至清末民国时期,大量的仿制清三代瓷器的墨彩。但是由于经济的原因,效果未能达到当时的水平,加之各种洋彩的出现,墨彩渐渐淡出。总的来说,墨彩在整个瓷器的烧造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少的品种。
最初的墨彩仅用于勾勒轮廓,在明代就有使用。直至雍正时期墨彩才成为一个单独的瓷器品类进行创作。墨彩瓷器由于其颜色的特殊性,多烧制官窑器,以笔筒,尊,套碗为主。大器较少。至清末民国,墨彩开始运用在一些赏瓶,大器型瓷器上。但画法较之雍正时期的精细夺目,已经完全失去了墨彩本身的艳丽。因此我们在收藏一件墨彩瓷器的过程中,以雍正为最佳,康熙乾隆次之,至晚清,也只能寻找一些精品了。
墨彩较厚,釉面多以白釉打底,因此一般墨彩瓷器胎质较为厚重,以五彩,珐琅彩居多,兼以粉彩的墨彩瓷器较为少见,但多是精品。粉彩墨彩的画法大多是以花鸟为主,初期的墨彩多以勾勒轮廓为主,后期用于底色较多,或者以绘画树枝和鸟的羽毛为主。黑色的墨彩中,雍正时期多有些发绿色,绿底漆墨,是墨彩的巅峰之作。到后期,墨彩由于釉水的浓淡,多发灰,甚至接近了浅绛彩,因此实际上墨彩的时代判断非常简单。
黑配绿,清三代,颜色越浅年份越浅,这是很简单的鉴别方法。这是非常典型的雍正墨色外销瓷,仔细看主要是辅助。但也是精品。墨色绝对是瓷器收藏中的精品,尤其是墨色和粉彩的结合。胡同人在收藏过程中很少见到墨色,尤其是立件。偶尔有一件是精品,价格不菲。这是一件博物馆的墨色瓷器,和雍正时期的大不相同。墨色之后,再来说说永不落地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