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整体和局部借助工具矫正和整形加工平整,光滑使得整个产品线条清晰,整体感强, 对称更完美: 1.挫水口 2.磨内圈 3.打飞碟 推平 六步:镶石。就是把宝石镶嵌到石位上的过程,借助镶石工具把各种各样规格的宝石以适当的力度和角度镶嵌到石位上 ,使得其更牢固 不歪斜 ,整体协调美观, 常用的镶嵌方法: 爪镶 ,迫镶 ,钉镶, 包镶~七步:抛光。
通过高速旋转的布轮在抛光蜡的作用下,使得金属表面产生高热以达到均平,光亮的效果,经过抛光后的产品,光亮如新,金属表面不能又任何杂质和沙洞 ,划痕 : 1.车飞碟 2.抛内圈 3.抛麻轮 4.打毛刷 5.抛布伦 。从最开始的设计到成品, 一道道工序精细化的加工修饰变成一件美轮美奂珠宝撩裙婆裟,尽显风采的也就不再神秘了。
八步:调整: 配链 和 手型模拟整体感, 局部 再到整体观察 ,线条, 缝隙 ,沙洞, 光亮度, 牢固度 ,平衡度等。注意:镶嵌翡翠一定不能刮花翡翠台面,翡翠和18k金电镀绝不行的,如果做不到自己百分百地满意度都要求返工 ,拆石,重新电镀,重新调整结构和线条的变化,反复调整直到贴身效果,线条效果, 立体效果达到完美。
请问,古人是如何意识到金、银和玉的珍贵并且开发提炼出来的?
很多人都被古装剧骗了,明中期以前的古装剧,主角上个酒楼,随手掷出一个大银锭,“不用找了”,这都是骗人的。玉是中国特色,石美为玉,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完整的玉文化。我们都知道,最初的交易形式就是物物交换,经过商品经济的发展,才逐渐出现了等价物,也就是货币。但以什么作为等价物,确实是经过长时间的筛选的结果。最初的时候羊、贝壳等都被当作等价物使用过。
不过这种等价物弊端很明显,随着金属的发现和使用,人们慢慢发现,这玩意儿作为等价物来使用,优点多多。便于储存,耐久性好,不易磨损,有稀缺性。随着金属的发现,几乎是全世界所有文明,都开始慢慢向金属货币过渡。但并不是一下子就过渡到金银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就中国而言,虽然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黄金,但数量极其稀少,价值太高,还并不足以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等价物,只是贵族掌握的稀缺资源。
在商代就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并且已经出现了以铜作为货币的铜贝。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黄金,但黄金作为货币使用,只在个别特殊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流通货币的基础还是铜。在古籍中记录的,“赏金百镒”、“累金巨万”等,指的都是铜,并不是黄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黄金是禁止流通的。商周的铜贝,秦半两,汉五铢钱,以及后世历代的铜元等,都是社会流通货币的主体。
所以过去形容有钱人,就说是“家财万贯”,跟现在的“亿万富豪”同理,是以常规货币作为衡量的。宋代开始,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交易频率的激增,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出现了纸币。直到明中期以后,欧洲对北美、非洲的黄金白银大量掠夺,通过国际贸易,欧洲掠夺来的黄金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白银的使用才越来越普遍。所以黄金白银,作为普遍性的货币进行流通,是15世纪以来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