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需配合解玉砂使用。△解玉砂3、砣具最常见的工具,可用于切割、镂空、钻孔和打磨。△砣具△砣具切割示意图4、线具主要用于切割。△软线切割玉玦示意图5、金属片状工具主要用于切割、片料。△金属片状工具示意图6、管具用于打孔、高浮雕纹饰的减地,钻磨玉璧的外廓。△管具打孔示意图7、桯具一种实心的锥状工具,常用于打孔,孔成上大下小的喇叭状。
△桯具打孔示意图制作工序以蹄形器、玉璧、玉琮的制作为例。1、蹄形器①以桯具打孔②穿线入孔③沿器沿拉切,取出中心玉料。△蹄形器制作工序示意图2、玉璧①管具钻孔,取出中心玉料②砣具切割成圆△玉璧去方为圆示意图3、玉琮①切磨外形②管具钻孔取芯③砣具去方成圆△玉琮制作工序示意图纹饰的雕刻以蒲文璧为例①使用砣具雕琢三对平行线即可。
汉代玉器玻璃光是怎样形成的?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的时代。在学术与文艺方面上承先秦,不同地区的文化兼收并蓄,并开时代之新风,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汉代文明。所以说,汉代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汉代玉器则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汉代虽然承继了秦代封建制中央集权的体制,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却更多地吸收了自由奔放、狂放不羁的楚文化传统。
在制玉工艺、内容和形式上,汉代是在继承战国时代玉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艺术风格上则更多地吸收了楚文化玉器的清逸脱俗、自由浪漫的特色,进而融合成汉代玉器所特有的雄浑豪放、气势磅礴而又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使中国古代玉器达到白红山、良渚文化,商周及战国以来的第三个高峰。汉代制玉,从总体而言,构思活跃,不拘于形,重在表现动感,雕刻技法娴熟,不仅可以砣出粗而且直的阴线(底子呈U形,而刀刻阴线则比较细,底为V形), 而且还可以将多种刀法紧密结合,相辅相承。
而汉代玉器表现出来的玻璃光,跟汉代玉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严谨态度是密不可分的。汉代玉器抛光技术承袭了战国抛光工艺,抛光工具可能是砂轮和皮轮,常将平面处理成圆弧面,且其地子处理,平滑如镜、整齐划一, 而且抛光打磨技术丝毫不逊战国,生坑玻璃光刚劲而内敛,不像明代玉器刺眼,即使后来的“乾隆工”在抛光方面也有不及。
发亮的石头是玉石吗?如何判断石头是不是玉石?
一些石英石、矿晶的亮度也很高,但不是玉石。玉石和石头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少的奇石爱好者,在捡石头时,都希望能捡到玉石,认为玉石是比较珍贵的。他们往往把那些看上去发亮的石头当成了玉石,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很多石头也会发亮。如石英石、矿晶等。前几天,一位石友把从河滩上捡到的炉渣玻璃当成了绿松石,他们虽然有近似的颜色和亮度,但本质上有天壤之别。
哪么,如何判断石头是不是玉石呢?我们可以从质地、颜色、比重、透明度等方面来进行区别。质地的区别。玉石的质地比较坚硬,拿在手中感觉细腻、光滑、温润,有种油脂感,舍不得放手,并闪烁着柔和的宝石光泽。因玉石比较坚硬,轻易是砸不开的。石头石质疏松,表皮粗糙,有磨手的感觉,不会散发出光泽,有时掉在地上便会碎裂。
颜色的区别。玉石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如白色、青色、翠色、墨色、碧色等,有时会有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其色彩鲜艳,富有光泽。而石头则多为土灰色,没有惊艳之处,虽然有的石头也具有不同的色彩,如山东的五彩石等,但色彩昏暗,散发不出光泽。比重的区别。玉石的比重比较大,拿在手中比较沉重,有压手感。石头的比重较小,拿在手中轻飘飘的,两者的这一区别是很容易判断的。
玻璃光是识别古玉的重要方法,什么样的玉可形成玻璃光?
玉质温润、细腻、凝洁、致密的古玉久埋于地下,在潮湿、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地受沁和氧化更容易形成玻璃光。古玉的玻璃光柔和内敛,不伤人眼,与新玉、翡翠表面的玻璃光、贼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常常是精光内放,伴随着油脂光泽和厚厚的一层晶莹油润的包浆、沁色出现。古玉玻璃光大概有两种:一种主要见于良渚文化出土的精致玉器上,其表面自然泛现出一层白而亮的光泽,隐约感到其光照若鉴,很有特色,因此被考古界和古玩界的一些人称为“玻璃光”。
另一种多见于战汉和明代玉器中,这些玉器选料极精,加工极细,地子极其平整,纹线精致流畅,多出自熟练匠师之手。据说,古时玉器琢成之后,要以手工方式用细软的毛皮仔细擦拭打光,具体工艺技术早已年久失传了。这样打光的玉器,周身都异常亮丽光泽,质感凝厚明净,与众不同,称其为玻璃光,或玻璃包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神奇的想象呢?一、玻璃光多出现在生前使用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