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印章材料,也有硬度较高的如:翡翠,和田玉,黄龙玉等,这类材质印章作为收藏品,已很少在日常中使用。一般篆刻印章的印石必须用刻刀,硬度在2~3左右才能刻的了。印章是一种书法、雕刻及治铸(钮)相结合的工艺美术。我国古代制作印章材质多为铜质、金银、玉石等。
那些和田玉不值钱?
任何产地的和田玉,都分369等,所以,不是产地问题,而是品质问题!和田籽料也有不值钱的,只能养鱼,因为料子太差,韩国料也有好的,只要白细润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值钱不值钱也是相对的,有人说一万值钱,有人说,一千算值钱,所以每个人标准定位是不同的!下面传几个差的料子分享一下,我眼中的不值钱料子,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和氏璧是用什么玉制成的?
1988年《南都学坛》正式提出了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的观点。时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秘书长李劲松、著名宝玉石专家江富建教授均认同这一观点。理由是:独山玉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外表极易风化成璞。独山玉玉料以色带产出,即一块独玉正面看是一层白玉,侧面看可出现呈带状分布的白玉、绿玉、紫玉等,和“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对应。
另外,南阳是楚国重镇,镇平当时是楚邑,卞和是楚人,有居镇平的可能。玉雕之乡镇平,至今仍有卞庄、和营两村,其村民自称与卞和有亲缘关系。卞和姓卞,玉为和氏璧。卞和会识玉,当时镇平玉人多,识玉者多。镇平历史上,曾有“骑帝山上多金山下多玉”的记载,春秋时镇平所用玉料,一般是就近的独山玉、蓝田玉、绿松石等。其中,蓝田玉和绿松石与楚山、荆山较远,唯独山玉与楚山、荆山较近,卞和所得的玉可能是在独山得到的,古代交通不发达,他不会跑到新疆去捡块和田玉。
清代中期和田玉印章值钱吗?
印章是一种书法、雕刻及治铸(钮)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它是因实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初期仅作为一种代表个人或某一级权力机关的凭证信物。我国古代制作印章材质多为铜质、金银、玉石等。历代治印,印文独特、印钮兽灵,印风各异。可谓篆法阴阳,刀法苍劲。至清中期起,篆刻创作已进入了高潮阶段。印章的材料除继承以往的银质、玉质外,大多是牙角、翡翠及田黄、寿山等软石类。
当时活越于乾隆年间的一批浙东“西泠印派”治印家们和稍后的“皖派”名师们均开始治钮篆刻软石印章了。虽说清代的玉器出品除皇家的造办处和内廷如意馆外,民间的琢玉作坊也遍布全国各地,多为苏州、两淮(杨州)、杭州、江宁、淮关、长芦、九江、凤阳等;由为“苏作”名师荟萃,技术全面,工艺精湛。苏州作坊除要完成自己的承办或加工业务外、还要向在京的造办处、如意馆“劳务派遣”名工巧匠,承担皇室大型玉器的琢制任务。
以上官办、民营机构制作的玉器极为可观,主要品种有:器皿陈设类、装饰佩戴类、文玩用具类、礼器册宝类等,其中“文玩类”就包括印章。清代早中期,国力强盛,版图辽阔。质地优良的和阗玉、叶尔羌玉沿着古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源源不断地输入内地。据载,仅从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七年,清代宫廷所收新疆贡玉就达20多万斤,年均5千多斤。
再加上一些特殊需要的采办和民间大量的走私,每年输入内地的玉料远远不止这个数目,充足的玉料为清代玉器走向鼎盛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综上所述,要问“清代中期和田玉印章值钱吗?”回答是:当然!因为一是材质、二是治钮、三是印文等特征必须到代,也就是说能证明是“清中期”的东西。即便是当时玉作坊承制文人墨客“来料加工”的一枚(方)“和田青玉方形兽钮”闲章、私印,现今艺术市场流通也在万元以上。
请问篆刻用的漂亮石料都是在哪捡的呢?
少花钱,我介绍几个地方可捡。一般篆刻印章的印石必须用刻刀,硬度在2~3左右才能刻的了。古代帝王的玉玺和现代书画家们的印章一般选择国石。中国国石有四大品类: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和青田石。寿山石产于福建福州北部的寿山,日溪,宦溪乡镇的山村之间。寿山石的分类多样,十分繁杂,这里不作介绍。福州樟林村是寿山石加工基地,这里大大小小有几百家工作室或加工作坊,在这里能买到各种档次的寿山石印章。
内蒙古赤峰市老纸厂是巴林石销售的零售市场。巴林石色泽美丽,纹理奇特,质地温润,细腻润滑,是名贵的印章材料。昌化石最有名是鸡血石,是中国早期印石三宝之一。鸡血石按地的成分,颜色,透明度和硬度,分为冻地,软地,刚地,硬地四大类。刚地和硬地鸡血石硬度为5~7之间,一般刻刀是刻不动的,不适宜作印章。最适合初学者练习篆刻的石材当属青田石,青田石产于浙江南部青田县。
青田石色彩丰富,花纹奇特,硬度为1~2之间。在收藏品市场上,青田石普品价格较低,最适宜篆刻印章之用。在北京潘家园市场,四大国石印章都有售卖,品质各异,价格也不同。作为印章材料,也有硬度较高的如:翡翠,和田玉,黄龙玉等,这类材质印章作为收藏品,已很少在日常中使用。另外,还有一些石质硬度在2~4之间的印材,如丹东石,青海石,西安绿,雅安绿,房山石等,也可篆刻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