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大量的和田玉质古玉解玉砂磨痕清晰可见 由于和田玉坚韧耐磨抗腐蚀的特殊品质,大量的和田玉解玉砂磨痕清晰可辨。 以上这三个条件,就保证了在商周至民国和田玉材质古玉鉴定上,解玉砂磨制痕是一道绕不过的坎,作为收藏爱好者必须认真观察琢磨。 从个人收藏及观察考古出土文物看,依据解玉砂磨痕鉴定古玉真伪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考虑到解玉砂的流动性。
比如玉表的抛光痕迹,如果出现大量平行、连续、较长的痕迹,基本可以判断为假,因为解玉砂不可能固定在兽皮或布条上,总是会流动,难以磨出类似的痕迹。 二是要考虑到解玉砂在治玉工序中使用的广泛性,认真察看阴线、谷纹、云纹、穿孔等地方,看是不是有解玉砂磨痕。我们站在仿古生意的角度来想一想,如果玉器加工用现代工具,最后用解玉砂磨磨玉器表面,增加的成本不算多,是可以做到的,但在较细窄的阴线槽等地方机械加工的痕迹难以覆盖。
总的看,除了受腐蚀比较厉害的地方,只要有人工之处都应该有解玉砂磨痕,否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是要考虑此方法的局限性。一些玉质较松软的地方玉,可能是古玉,本来有解玉砂磨痕,但不一定能够保留下来。新石器时期的一些玉器穿孔有可能是用玛瑙等硬质工具完成,只有磨痕,但可能没有解玉砂磨痕。还有一些石器时代的古玉,属于刮磨器、打制器,可能没有解玉砂磨痕。
古代留传下来的玉印是怎么刻的?
玉印用玉基本上为透闪石(软玉)类的、青玉、白玉、黄玉、墨玉、也有彩石、玛瑙、绿松石、琉璃水晶、滑石、煤精石等。从发现的玉印中钮制多为覆斗形,偶有螭钮,如西汉柏杨侯“刘终(冬)古”,特有的玉印钮式,战国至汉沿用不废,也是玉印一个显着的标识。玉印在刻制中一般使用的是传统的砣磨(砂石)方法。因玉质硬度在4—6。
5度,在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琢玉方法,用硬度达摩氏七度的石英砂对加工的玉器进行砣磨,一方精制的玉印在解料,刻制完成估计大约需要7—8个月的时间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在商代以前,工匠雕琢玉器都是用石制工具完成的.用扁平的玉材在石头上磨制出所需要的厚度,打孔一般是用硬木棒或是尖的石头或是动物牙齿反复钻孔,并且要不时的加入水和硬沙.古玉中很多都是阴阳线的雕刻,也是用坚硬的石头例如石英,和动物牙齿在在表面刻出图案,再用各种形状的硬石慢慢磨去不要的部分,再用兽皮等柔软的材料加细土来进行抛光,环壁类的圆度可能不很正规,其平面、厚薄可能出现不均,可能有磨制的痕迹,没有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