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清和阗青玉仿古召夫鼎引自《中国玉器全集6·清》,233页和阗贡美玉,量质制成觚。大意是说楚人卞和山中得玉璞,献给楚厉王。图6清乾隆碧玉百兽纹豆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清》,100、101页良质和阗贡,巨材周尺赢。
和氏璧是什么玉,典故是?
和氏璧的典故出自《韩非子.和氏篇》。大意是说楚人卞和山中得玉璞,献给楚厉王。王派玉工去看,说是石。王以为他诈骗,截去他的左足。武王继位后,他又去献璞,玉工又说是石,再截去他的右足。文王继位后,卞和抱着璞在山中哭。王使玉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曰和氏璧。后来,秦国和赵国因争和氏璧,曾上演了一出“完璧归赵"的故事。
因这个典故为大家所熟知,不必细说。下面介绍流传在当地的民间传说。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一带,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金厢坪育印岩山角下住着一个名叫卞和的人,发现对面山上有一对凤凰,每日早早外出,晚上衔砂而归,飞进岩洞内哺育一块石头。日子久了,卞和才弄清楚,原来凤凰是每天从城北一个叫朱砂的地方衔回朱砂育璞,因路途遥远,中间歇息时把甘溪河的水都喝干了,因此他认定凤凰哺育的那块璞是宝贝,于是就把璞取了回来,三番两次地献给楚王,留下了“有眼不识金厢玉"的典故。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古人为何把君子比作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大概就是说,所谓的玉,有五种高贵的美德,分别是仁、义、智、勇、洁。君子比德于玉,自然是希望能拥有这五种高贵的品德,并以此作为自身行事的准则。
乾隆自小于宫廷环境里接受过严格、良好的教育熏陶,在名师教导下,熟读儒家经典,接触了大量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耳濡目染,蕴蓄起丰富深厚的知识学养,全面通晓中国传统文化。他对于各方面亦都有着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包括在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及玉德的培养方面,是“一个有才能、有作为、有个性的统治者”。图1 清 青玉诗句如意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8·清》,85页早在正式继大统前,他就曾写过一篇《良玉比君子赋》:“焜彼太璞,有韬其精。
蕴兹良玉,尔晶尔莹。润林薄兮凝秀,辉冈峦兮挺英。伊美德之莫匹,吾将配君子之洁清。尔乃涅而不缁,素有余也。廉而不刿,坚如初也。珪以为瑞,轶碔砆也。佩以致饰,章衣袽也。庇荫嘉谷,用弘敷也。气比白虹,光发舒也。文质彬彬,德均如也。君子比之,于焉自镜。温润其形,密栗其性。一尘不杂,无疵类之可寻,全体胥莹,有光华之交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