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为清代重要的通商口岸,其钟表受西洋钟表的影响较多,又兼具地方与民族特色。我们所理解的钟表的概念初始,应该是现代的机械计时器,这类器物的出现早在欧洲13世纪就有了,16世纪已经小型化,便于携带了,那个时代在西方已然是文艺复习时期,也是地理大发现时期,西方钟表开始东行了,中国的明朝则是这次东行的终点之一。
中国从什么时候有钟表的?
我们所理解的钟表的概念初始,应该是现代的机械计时器,这类器物的出现早在欧洲13世纪就有了,16世纪已经小型化,便于携带了,那个时代在西方已然是文艺复习时期,也是地理大发现时期,西方钟表开始东行了,中国的明朝则是这次东行的终点之一。随着钟表而来的是西方的传教士,他们带有传教的使命,而完成使命更需要手段和策略,所以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他们发现钟表有无限的魅力吸引着这个族群。
你见过哪些叹为观止的西洋古董钟表?
【文藏来答】在故宫博物院丰富的藏品中有一类十分特殊且珍贵的文物,那就是钟表。钟表作为这些西洋奇器的代表,深得帝王的喜爱,也成为当时的中国人认识西洋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清宫留存的一千余件钟表中有中国制造的,也有来自欧洲(如英国、法国、瑞士等)的产品。瑞士钟表十九世纪 铜镀金壳嵌珠画珐琅怀表(正、背及内部构造)瑞士制造表径五·五厘米 厚一·五厘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瑞士钟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观造型新颖独特的小型座钟;另一类则是数量较多、精美别致的怀表。
座钟以各种建筑和自然景观为题材,其内部结构复杂,机件精密,除去计时打点功能外,最有特点的是其具备一系列的联动装置,如小鸟的鸣叫与跳跃动作、多组水法的转动、魔术人变魔术等。十九世纪 珐琅鹁鸽图怀表(正、背)瑞士制造 故宫博物院藏怀表按照外壳材质可以分为金壳、银壳、铜壳以及珐琅壳等类型,有的壳外还绘有各种美妙图案。
其造型设计更是别具一格,除市面常看到的圆形表壳外,还有昆虫、果实、扇形等各种奇异造型。一八二九年(道光九年) 铜镀金鸟音魔术人钟(修复前) 瑞士钟表大师路易斯·罗卡特制造修复前(左)修复后(右)的屋顶小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魔术人钟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斯·罗卡特于一八二九年(道光九年)制造,内有七套联动装置。
钟表的外观为铜镀金古典庙宇式,没有表盘,在屋顶正中间有表示时和分的两个方形小窗,按时间走字。屋顶端立有转球和小鸟,运转时小鸟不断张嘴、转身、摆动翅膀,身下的转球也随之转动,方形小窗下有三个圆盘也会同时变色转动。修复后的魔术人魔术人端坐屋内,当表演开始时,屋门打开,魔术人坐在桌子后面手持两碗,其头不时左右摇摆。
当表演开始时,魔术师拿起两碗以示下面空无一物,桌子正中的盒子里会跳出小鸟,当魔术师扣下碗时,小鸟退回盒中,随着两碗不断扣下抬起,每抬起一次下方均会出现不同样式和颜色的小球,最后拿起碗时中间盒子里的小鸟会出现在碗的下方,然后关门表演结束。修复前的变魔术机芯(左) 修复后的变魔术机芯(右)清宫做钟处钟表乾隆时期,清宫做钟处的钟表制作达到了鼎盛,数量和质量相比于之前都有提高。
这些钟表大多标有「乾隆年制」款识,每做一件都必须先绘制图纸,待皇帝审阅批准后才能开始制作。有时在生产过程中皇帝也会突发奇想要求改进,不断地改变钟表结构与造型。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设计奇巧的钟表,不仅要求外观优美独特,而且要求功能复杂。清乾隆 紫檀木楼三套转人钟及款识 清宫做钟处制造清宫做钟处所做钟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多以华丽而昂贵的木材作为钟表的外套,在其上精雕细琢各种花纹装饰,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二是钟表在造型设计上主要以宫廷建筑为模型,将其按比例缩小,就连建筑上小小的细节装饰也都一一做出。每一件钟表的制作都离不开造办处其他作坊如铸炉、漆、木、金等作坊的协作,是多种工艺的有机组合。清乾隆 紫檀木楼三套转人钟(局部) 清宫做钟处制造清宫做钟处制作的钟表之所以能够留下众多精品之作,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这个时期有众多传教士来华,这些西洋传教士进入宫廷教授钟表制造的技术与方法,使得清宫做钟处的匠师们学习到了西洋钟表的制造技巧,无论在工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能够达到西方的制造水准。
其次,清宫做钟处的发展离不开帝王对西洋钟表的喜爱。清乾隆 紫檀木楼三套转人钟(局部) 清宫做钟处制造乾隆时期的木楼钟可堪称清宫做钟处钟表制造的典范,其中紫檀木楼三套转人钟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件。此钟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底部为走时、打刻打点和打乐系统,上部则分为转动八仙人和白猿献寿两个场景。整点时,音乐随着底部动力机芯的转动而响起,上部转盘上的八仙人开始转动,同时正中间的山下一只白猿手举仙桃向山中寿星进献。
原文作者:亓昊楠(作者系: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馆员)原文来源:《紫禁城》2018年10月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洋钟表:几件典型钟表修复过程中的所见》(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