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6亿的“昭仪之星”宝石为何会见光死呢?
我们先看一下“昭仪之星”的前世今生。(取自网络,还于网络。)1、一位来自缅甸的商家在2008年以20万美元的价格赌得一块翡翠玉料,因为皮壳裂纹多,担心卖不上价钱,就在手里放了两年。2、在2010年11月的翡翠公盘上,这块玉料以19899999欧元成交,成为该届公盘的明标标王。这块玉料编号为8849号。
重8.5公斤。标底价580000欧元。3、中标者北京昭仪新天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昭仪翠屋。并没有将这块冰种紫罗兰翡翠玉料分解加工出售,而是选出最佳部分整体切割为一颗重达9499克拉(1989.8克)的巨型摆件,并用938克18K白金设计成一朵绽放的牡丹花,镶嵌上175颗钻石,634颗绿榴石,2646颗蓝宝石。
命名为“昭仪之星”。同时配以9颗同款设计的,玻璃种无色翡翠戒指。作为北京总店的镇店之宝。4、2011年昭仪之星面世后,有人根据其珍稀度、美观性,估价六亿元人民币。由于昭仪之星的标王效应,之后紫罗兰、玻璃种白蛋面价格扶摇直上。来龙去脉了解完了,我们来看看题主说的“见光死”。紫罗兰其色调深浅程度相差较大。
紫色可见光的波长为430nm至390nm,在可见光所有的颜色中属于色相最暗的颜色。一般在黄光下会显得紫色较深。而紫色的鲜亮程度和绿色相差甚远。至于“昭仪之星”实际什么样?应该什么样?听说什么样?不同光线下什么样?不同成像~显像设备下的实际颜色相差多少?就如“估价六亿元”一样,“见光死”是一家之言还是公认?如果只是断章取义或是一面之词,那就需要多友友们多想一下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