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文化宣传工作始终没有断档,文革后首先恢复起来的就是电影,电影院的分布比饭馆要多一些,工厂聚集的三线镇上都有电影院。比较著名的,创造至今观影人数无法超越的电影《少林寺》票价是1毛2,其他一般的电影票价1毛甚至8分。3、除了生活必须品外,大宗商品很多算生产资料,不仅市场销售的极少,而且买卖需要凭指标、拿介绍信到指定供销商处去买的。
那时国内载货卡车只有老解放、新东风,都是4吨的,价格好像是4万块;小汽车只有上海派一款,再就是背景212仿制的帆布吉普,上海轿车也是4万吧。粮食本来是不允许私下买卖的,但当时对自由市场管制的松了些,工厂区按人/工种(小孩按岁数)定量供应的粮食不够吃的话,只能赶集市时去农村购买,记得小麦是1毛多一斤,偷偷的买二十斤(没存款,多了买不起)回来再找地方磨成面粉,可以顶好几个月的粮食短缺。
4、我父母给介绍的一对青工结婚,男方是北京知青,女方是西安知青,都是到农村插队后招工进厂的,因为男方早几年进厂且很节俭有些积蓄,双方结婚时共有300块钱,就属于生活比较宽裕的新家庭了。~~~~~~~~~~~~~~~~~~~~~~~~~~~~~~~~~~~~~~~40年前,还是物资短缺年代,而且是从长期短缺走出来的,虽然即将结束短缺,但还是完全的计划经济。
那时人们的经济能力、消费结构、市场状况与现在都完全不同。也就是说,那时的钱和现在的钱,无论在使用目的、使用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当然使用效果就缺乏可比性。即使按最刚性的需求——一碗关中哨子面来说,当时是1毛5,而现在基本15元,物价涨了百倍。这算是大致上最可比的了。而如果按一斤小麦当时1毛2,和现在的小麦收购价去比,比例就小很多——因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粮食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降低、价格自然涨不了很多。
而按一辆小轿车当时4万现在十几万比,则涨幅更少——还是因为经济发展后,工业化生产的轿车生产更高效、成本更低,涨价相对更少。而换到医疗消费上,当时即使全自费做个阑尾手术或去医院生个孩子,也就十几块钱的事,现在全自费恐怕要接近千倍了吧。~~~~~~~~~~~~~~~~~~~~~~~~~~~~~~~~~~~~~~~~~~~~所以,要想说40年前的500块相当于现在多少钱是很难的,就类似于说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张飞能不能打过现在一个班的特种兵一样。
40多年前的上海表,价值多少钱?
40多年前的上海手表,价值多少钱?十七钻的,120元。我于1976年到母校当民办教师,感觉没手表很不方便,当时不但买不起,而已还要凭票供应。那个时候没有“后门”你只能去买二手货,或花几十元去黑市(“黄牛”)买一张“供应票”。最便宜也最想买的是南京产的“钟山”牌手表,我那时工资一个月30元,而1974年左右生产出定型的九钻钟山表,76年也正好三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