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错金是古代还是现代的?
感谢邀请,本人混迹于古玩市场多年,创立古藏社自媒体,愿收藏的你少走弯路。有人提到错金银,金银错让人感到十分高兴,此门类在中国国内的收藏领域中其实属于小众,主要还是因为金银错需要特别高的鉴定水平。前面的回答者说过了错金银的一些历史及其工艺等方面的内容,我这里不再累赘描述。上图为:错金嵌松石樽,战国后期那么如何鉴定一件错金的藏品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错金银仿品中有这两种。
1:新器新错这类藏品其实在我们全国众多收藏家手中都有,主要集中在造假基地以及一些根本没有鉴定水平的藏友手中,而且这类藏品还特别受人喜爱,精美而且廉价,其铸造工艺、锈色氧化、错金银工艺都可能出现漏洞2:老器新错这类藏品主要集中在有一定水平的藏友手中,或者一些大收藏家手中,有很强的反鉴定水平。当然因为是老器新错,那么就会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上图为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那么如何去鉴定呢?一:最简单的方法,在市场上用钱,例如,一件器物市场价值60万,那么卖家手中一件同样的东西,开价低于40万,那东西绝对有问题,如果低于20万,那必定是仿品。当然用钱这么俗的方法,不能体现我们的高逼格,二:眼力1:不看金银看青铜,青铜的鉴定是鉴定错金藏品的首要条件,我在这郑重说明,没有一件现代化的设备可以对青铜器(金银错属于青铜器类目之内的)做鉴定。
如果能错铜质上就辨别真假,那么我们就不需要看工艺中镶嵌的金银了。关于青铜的鉴定,主要要从其绣色,气味,重量,工艺以及其铸造方式上去鉴定,而且青铜几千年的氧化,锈色皆与周围金银形成自然融合。2:真正的错金银器物金银丝和金银片镶错于凹槽内,线条疏密有致,如行云流水,张力十足,金银与青铜胎体严丝合缝,结合紧密。
古玉上的螭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螭是什么?《说文》上说:“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广雅》“有角曰虬,无角曰螭。” 因此, 螭是龙的一种。龙纹最早出现在商代青铜器上,最初以龙首为中心,躯体向两侧展开,旧称双尾龙纹。这种纹饰流行于商周时期。之后的螭龙的形象有一定的变化,由双身龙变为双尾龙,有的双尾大小不等,或尾末端分叉,也有单尾长卷。
在玉器上,商周均有龙纹。螭龙纹在西周玉器中已常有所见,只是西周龙纹或螭龙纹身体变形较大,多以头部为主。所以说,西周龙首纹,如无明显的角,可视之为螭。春秋时期,龙体多变小而弯曲,众多龙相互缠绕,又称蟠龙纹,蟠虺纹或蟠螭纹,明确分类并无标准。这个时期的单体龙多为龙形片雕,战汉时期才有螭龙圆雕或高浮雕出现。
玉石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什么时候价格会翻倍?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许多遍了,玉石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当然有收藏价值,至于什么时候可以翻倍?对不起,每个人都只能挣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对于认知范围以外的,让那些懂行的人去挣吧。今天早上还发了一个视频,解读什么才是真正的“玉”?看了题主发的这一张图片,不仅要笑话了,你目前连什么是“玉”的概念还没有弄懂,就不要急着想挣钱的事了吧。
玉的概念很广泛,古人称“美石者为玉”,就是告诉我们,美丽的石头都可以称之为“玉”,春秋时期,孔子结合其他诸家的学说理论,将“玉”与“石”的概念做了一个彻底的阐述,形成了后来我们推崇的“仁、义、智、勇、洁”,并以此比喻为君子象征,成为中国玉器的哲学文化宗旨。很不好意思,你发的那张图片,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称之为“翡翠”,是在结构上与和田玉完全不同的,也是在清晚期才进入中华玉石饰品的材料使用目录的,虽然这几年炒作很厉害,但是它与中华文化中那些“价值连城”“完璧归赵”的成语中所描述的玉石不是一个品种,跟老祖宗留下来的那句“黄金有价玉无价”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它是最后进入的,缺乏历史的文化,只能看到商业的炒作和市场的追捧,所以这样的物品何时可以翻倍,其实也很简单:一个要求你的东西好,只有好东西才有更多的人来接盘,普通的物品满大街都是,不可能所有的玉石都翻倍,只有精品可以翻,而且不止一个倍数的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