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里希·冯·施罗德高度评价了这尊尼泊尔造像的重要性,造像尺寸堪称硕大,十分罕见,这是尼泊尔艺术史上的杰作。《释迦牟尼佛》(局部)犍陀罗 青铜 4-5世纪 44cm判别一尊佛造像艺术风格最主要是由他的脸部特征做判断,一位供养人委托一名艺术家制作佛像的时候,艺术家为了讨好供养人会让佛像的脸部面相和供养人的种族更为相似,所以沿着丝路一路从中亚到中国发现这些佛造像,越靠近中国,佛像的面部表情更接近中国人的样子。
所以当你要辨别一尊佛像产地的时候,第一个会考虑佛像的脸部特征。关于造像,止观美术馆馆長Jeff Watt 杰夫·瓦特也给出了十一个方面可用于对一件作品进行立体分析。题材。可以根据十一种外表形式来判定是哪种题材,然后再进行进一步观察确定其更为精准的身份并对尊像进行命名。比如,一件造像根据外表可以先判断为一尊佛像,然后再进一步确认是什么佛。
《祖师像》藏中 黄铜错银、红铜 13世纪 13.5cm 止观美术馆收藏产地。一件造像的产地与创作时间密切相关。地域和时代这两个方面在分析早期造像时更为容易,大的地域风格更容易辨识。年代。通过与已经研究得很充分、已经发表过的其他造像进行风格和特征上的比较,一般能够确立一件作品的年代。风格。风格与地域和时代密切相关。
不同的风格体现的是文化差异,早期来自不同地方的文化提供了灵感来源或范例,加上各地方在身体样态和面部特征上的不同审美趣味,于是产生了众多不同的风格。发式、珠宝、衣着以及基座、莲座、背屏等都是重要的风格要素。早期立像强调的是传统的印度三折枝式姿势。《释迦牟尼佛》北印度 黄铜 6世纪 52cm 私人收藏瑬金。
一件造像的最后工序,或者说表面的处理有多种可能:不加处理、瑬金、镌刻或镶嵌宝石。一般而言,鎏金类型有两种:汞瑬金和冷瑬金。在采用汞鎏金的造像中,镌刻通常会先于鎏金程序,并且其刻痕较浅 ;而对于表面未加处理的造像,镌刻可深可浅,然后用树脂摩擦表面使镌刻的图案色泽变暗,进而创造出明显的对比效果。比对。对于任何艺术品,对比分析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对造像而言更为重要。
《宝冠释迦牟尼佛》(局部)东北印度 黄铜 10-11世纪 40cm组合。喜马拉雅风格艺术品中有一半或更多是成套制作的,绘画、织绣和造像均是如此。语境。了解一件造像作品产生的大背景需要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研究与之相关的可比较作品,并且要有一些文化和宗教背景知识。保存状况。时间、气候以及地缘政治变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艺术品。
一件艺术品的保存状况是必须要评估的要素。看看有没有任何的裂痕或残缺,对四肢或持物新的或旧的修补等。《毗卢佛 》东北印度 10世纪 21.5cm美学。美学通常是经过几代的收藏家、学者、鉴赏者建立起来的文化赏评和感知,然后逐步形成一个标准或指南,是一个宽泛的审美标准手册。争议。对于造像而言,普遍存在的争议总是断代问题。
另一个经常争议的问题是产地。要想深入了解,需要具备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的知识,知道由于文化和审美差异而对艺术在早期和晚期产生的不同影响。 止观美术馆收藏的许多精美造像是过去两千年历史长河中幸存下来的精美佳作。原文作者:蒋振凤原文来源:《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12月刊190期《故宫博物院首次与私人藏馆举办佛教造像联展:传递了怎样一个信号?》(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