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一块大洋在北可以请人吃一顿“涮羊肉”;一块大洋在上海能请两个人西餐。很高兴能参与这一问题的回答我认为要回答“30-40年代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这一问题,首先是要搞清当初铸造大洋的时代背景。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现在一个银元值多少钱?
关于银元的价格,浮动性是非常大的,每个圈子不同,币种不同,所以价格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咱们就从袁大头的珍稀品种说起,签字版袁大头,网传一枚几百万,但实际上没有在圈内成交过的实际价格,所以对于银元收藏来说,尽量找一些普通版别,既能升值,又容易变现的品种。这枚签字版大头,图片来自网络1.o⼃版,三角圆,甘肃版等等币种,都是袁大头中相对比较高的,其次就是八年大头,九年精发等等,所以袁大头的价值,都是与版别有关的,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品种,就是飞龙币。
一个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几块钱?
以30年代购买力为例。三十年代,一块大洋在北可以请人吃一顿“涮羊肉”;一块大洋在上海能请两个人西餐。一块大洋,可以买20张公园门票或10张演出门票。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有资料介绍,当时五个大洋,可以买一头牛;一个大洋可以买一担大米。
30-40年代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很高兴能参与这一问题的回答我认为要回答“30-40年代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这一问题,首先是要搞清当初铸造大洋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由于对外交流不断扩大,一些国外的银洋开始在中国的市场上流通,于是我国的一些地方就开始自行铸造银元。而因为银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广泛的流通,所以其购买力即使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民国末期依然都是十分坚挺的。
从“衣食住行”这四项生活的基本需求以最为普遍的米、肉、糖盐、油、布等价格为例。民国十年,上海一银元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能买8-10斤;棉布可以买10尺;白糖6分钱一斤、植物油7-9分钱一斤。要坐火车从南京到上海,火车票三等票2.5元,二等票5元,一等票10元。再来了解下当时一些文化娱乐消费。大多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不过2角钱,高档一点的影院票价稍微高些,大概分为4角、6角、1元这三个级别。
如果说是去逛个庙会、听戏剧,1块银元足能玩一整天。综上,考虑到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单纯的拿一块大洋对比现在物价是很难给出一精准的估值。但根据参照物品及消费,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150-350元这样的水平还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然而,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由于天灾、战争频发,所以导致原本的物价又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
都说古代风月场所是“销金窟”,里面消费一次折合人民币多少钱?
风月场合的消费到底是多高呢?根据清末的记载,来还原一下真实的历史。让你明白一下,为什么风月场所被称之为“销金窟”?以及那些沉沦在里面的人有多么可怕。首先风月场合也是分了等级的。路边随便拦客的那种,是最低级的也是最便宜的,被称之为暗门子。里面要么是一些年老色衰的,要么是一些奇丑无比的,总之很难上得台面。
当然,价格也比较便宜,几个大子儿,也就是几十文钱(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几十百把块),就可以玩一下了。主要针对的是一些脚夫、盐夫、帮厨等下层人物。高级一些的,是茶楼酒楼以及一些低级的青楼,这些场合,因为不能见光,还会有一些暗号和暗语,还有一些专门的中间人称为皮条子。这些的话,价格就会比较贵一点,几角银元到半个银园不等(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几百块)。
再高级点的,就是那些高级场合。里面的姑娘,自然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非常有档次的。去了以后,先要递上拜贴,然后点个果盘点些小酒零食,坐着等。姑娘来了以后再陪你拉拉曲儿唠唠嗑然后谈谈心,当然,在这种场合是不允许做一些出格的事儿。这样一通下来估计就得几个大洋。然后如果双方看得顺眼,就付钱给老鸨头儿,约个时间地点,会派人将姑娘送到那个房间。
如此一趟开支下来,少的也得十几块银元,多的上百银元不等。要知道,当时的一块大洋至少要相当于现在的六七百块钱的购买力,所以,作为消金窟一点也不过分。当然,沉沦在里面以后,很多时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败光家产,而且,还会让人失去斗志和上进心,身体也会每况愈下,如果再染上一些疾病,以当时的医疗水平来说,就等于一只脚踏进棺材板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