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仁德之君,有时也用很下流的手段。因为竞争是残酷的,是你死我活的,不打倒对手,就会被对手打倒。刘备想成就霸业,而且矢志不渝,屡败屡战,这就是英雄本色。想做英雄,就要采用合理的、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手段,包括虚伪的欺骗。并不是每一位英雄都光明磊落,不少人大骂吕布三姓家奴,反复无常,不也要承认吕布是三国的英雄人物吗?关羽刚愎自用,不也是令人敬仰的英雄吗?刘备跟曹操、吕布、袁绍、刘表一样,目标一样,手段不同。
但你看不明白他的意图和野心,认为他就是为了匡扶汉室,那是你的事,怨不得刘备。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邀请刘备入蜀,法正建议刘备趁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力劝刘备入蜀。刘备说:"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
凡事与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从刘备这段话里,就可以品味出刘备所表现出的宽厚、仁慈、忠诚,是为了与水火不相容的曹操相竞争,为此而采取的策略。刘备不可能把这一策略告诉天下人,那样就失去了作用。但刘备告诉了身边最信任的人,那就不再是阴谋,而是阳谋。就如同后来在涪城,刘备与刘璋相会时,庞统建议刘备,趁机杀掉刘璋一样,都是一种策略;也如同鸿门宴,范增建议杀掉刘邦一样。
项羽不杀刘邦也并非出于仁德,而是出于利益考虑。不管项羽在鸿门宴有没有杀掉刘邦,但项羽杀刘邦的心是铁定的,政治家的角斗,不仅仅在面对面的战场上,更是在看不见的背后谋略上。说好听一点就是谋略,说不好听一点,就是阴谋。既然刘备自己承认这就是一种策略,你非要按照圣人的标准,去要求他做一个君子,在汉末三国时期,不要说创业,就是生存也很困难。
在另一个问题回答中,我提到了关于看待历史、历史人物的历史观问题,也就是用怎样的尺子去衡量历史的问题。对于刘备的评价,就看用啥尺子去衡量他。如果用圣人的标准去衡量,三国时期没有圣人,那为何一定强求刘备做圣人呢?如果说有雄心大志,勇敢面对挑战,就是三国英雄,那为何把刘备抛除在外呢?不能拿着不同的尺子去分别丈量历史人物,不管用哪一把尺子,都必须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这样才公平。
当今社会,外表干净还是内心干净更重要?
当今社会,外表干净还是内心干净更重要我想不管是当今还是过去,什么时候外表和内心干净都重要,一个人具有干净的外表,内心却满腹坏水,那么这个人不会受到尊重和欢迎,反过来说,光有内心干净,外表拉里拉塌的,这样的人也不会招人喜欢,当今社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是讲高品质,如果你两者都具有,恭喜你,你的人生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