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明清瓷器是比较近的,传世品多,当时仿古之风盛行。因此,要鉴定明清瓷器,不仅要全面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还要对各个朝代瓷器的典型面貌和基本特征有规律的了解和研究。只有通过实践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概念,才能科学地鉴定瓷器。
怎么鉴定同治瓷器?
我来从瓷器三个大类分析一下一青花瓷。清代晚期青花瓷的釉料使用的是国产青料。同治时期还开始采用了进口青料洋蓝,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鲜亮,青中泛紫,缺乏天然矿物青料的美感。官窑一般就是国产的青花料浙料,民窑一般是洋蓝和石子青。胎土的话整体跟清三代的没法比,但是官窑器仍然有精品,胎土细腻有一定的油脂感,大多数胎土比较干涩。
二彩瓷。这个时期的彩瓷釉水薄,颜色暗淡成本大幅度降低。画工简单,不再繁琐。器型主要以粥罐嫁妆瓶碗为主。罐子开始溜肩。三单色釉。这个时期的单色釉主要是淡绿色淡灰色豆绿色的单色釉为主,官窑有窑变釉等单色釉,极少官釉和哥釉。釉水比较薄,光泽不亮。多实用器。希望上述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同时互相学习,有回答不妥之处欢迎回馈。
如何有效的鉴别明清瓷器?
这是一个广泛庞杂的课题,我这里仅从明清瓷器的造型及纹饰上如何区别鉴定展开论述。远古瓷器,因年代久远,保存民间的传世品甚少,如发现有出土文物,可借助馆藏品比较参考,同时还可借助历代窑址标本,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断代鉴定。而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所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靠我们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自已脑子里形成了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
通常认为,当代瓷器的仿品中,仿明清的较容易鱼目混珠。这是因为明清瓷器是传世品相比前代多的多,特别是清代瓷器,很少有出土器,所以单单从釉面造型上与当今仿品比较,很难分辨清楚。但明清瓷器和元以前的瓷器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多数瓷器都有纹饰。因而,纹饰就成了鉴定明清瓷器真膺的重要依据,现代仿品也最容易在纹饰上露出马脚。
原因很简单,明清官窑上的纹饰大多是当时一流艺术家的作品,有相当部分甚至是宫廷画师所为。而现代仿品上的纹饰不会是一流画家所为。即使是当代中国一流的画家参与了造假,也难以与当初的一流画家相提并论。古人运用毛笔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其他书写工具,即使写一张小条子,也必须用毛笔,线条自然流畅随意。而且那些宫廷画师不惜工本,不计时间,努力把每一件瓷器画好为止。
现在的情形和过去刚好相反。毛笔基本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一些画家书法家偶尔运用。一流的书法家都无法做到拒绝其他书写手段,更何况在窑场里谋生的画工了。那些画工为了赶时间,提高收入,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多出东西,这种状况下怎么能画出精心之作?即使是优秀的画家,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情形下,也断难发挥出好的水平。 了解了这一点,会对鉴定有纹饰的明清瓷器带来方便。
比如一件乾隆花卉粉彩瓷器,其画功必定是一流的,线条运用也必定是笔笔流畅。其鉴定诀窍,就是看运笔是否多为中锋,即使中锋偏锋混用,也是分配清楚,合理得当。现代仿品往往是两种运笔方法混用,原因就是画家的运笔功夫不到家。要想判断这种细微差异,鉴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书画方面的修养。明清瓷器除了纹饰精致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制作精巧规整,比如瓜棱形的瓷器,一定从上到下都做到等分,不会偏废一点。
官窑瓶肩部的弧度一定要圆滑,绝不会有坑洞,所以造型规整。当然,在鉴定形状的时候,我们还得提防翻模。造假者为了达到正规建模的目的,把正品上的模型翻过来,但仔细一看还是会露出马脚。这种模仿肯定会留下修整的痕迹。其次,模具做出来的瓷器没有碎,所以质地粗糙松散,缺少瓷器敲击时应有的清脆声音。以上两点可以说是鉴别明清瓷器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