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末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清朝贵族不再喜欢佩戴佛珠,而开始佩戴勋章。镶珠是清代官服中的一种独特装饰。据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传下来的规矩。清朝开了国门之后,西方人不理解官员们的珠江朝圣。到康熙末年,清朝逐渐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珠江朝圣等级制度。
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说一个典故,嘉庆皇帝查抄和珅府邸时,从其府中搜出了大东珠六十余颗,这让嘉庆帝龙颜大怒,下令将和珅赐死于狱中。这大东珠就和问题中的朝珠有关,和珅私藏东珠,为什么会成为他获罪的导火线呢?朝珠是清朝官服中特有的装饰,相传是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传下来的规矩。公元七世纪中期,佛教传入控制着西藏的吐蕃王朝,和西藏本土的本教发生冲突,在松赞干布的支持下,佛教成为西藏的主流教派,称为藏传佛教,民间则称为喇嘛教。
藏传佛教的后弘期时代,佛教先后出现了宁玛派葛当派萨迦派格鲁派等派系,为了争取中原地区的支持,派出教众四处传教,而努尔哈赤还未崛起之时,就遇到格鲁派的传道。努尔哈赤十分信仰西藏喇嘛教,经常手持念珠,诵经念佛,地位崛起之后,其影响力更扩大到了全体满族男女,当时的满族服饰上,就已经有了念珠装饰。满清入关,顺治登基后,更把念珠这一习俗演变成为了官服装饰的朝珠,并延续至清朝灭亡,而格鲁派也颇受清王朝器重,为了更好地控制西藏地区,历代清朝统治者皆不余遗力地支持格鲁派,使其成为藏传佛教的正统。
而朝珠的装饰佩戴也有十分的讲究,其数目和手拿念珠一样,都是108颗,取佛教中的百八烦恼之意,每27颗朝珠中需要额外配入一颗体积略大的大珠,称为佛头。佛头用料也很讲究,通常用玛瑙翡翠制作,108颗朝珠就配入四个佛头,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而在主朝珠的左右两边,垂立着三串小朝珠,小朝珠串各十颗,名为纪念,象征着一月三十天,男女佩戴的位置不同,男为左二右一,女为左一右二。
官员佩戴朝珠,是有严格规定的,四个佛头,前三后一,一颗的位置要放在颈部后面,连接着一个塔状的装饰,名为佛头塔,塔下绑有丝绦,丝绦末端连接着一块玉片,称为背云。朝珠也不是人人都能佩戴的,除了皇帝后妃王公之外,大臣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上朝时可以佩戴,以及礼部国子监太常寺等官员,在进行大礼时才能佩戴,其他时间则不需佩戴。
最后说到东珠,这是产自东北的野生珍珠,产量极少,故十分珍贵,清朝入关后,下令东珠只能用于皇家专用,设置乌拉总管管理,严禁私采,收为国用,按大清会典的规定,朝珠所用材料,看官职地位高低佩戴,唯皇帝皇后的朝珠是用东珠制成。普通的小东珠已经稀贵了,何况是皇帝皇后朝珠的四个佛头大珠,和珅一人就藏了六十多颗大东珠,这不止是僭越违规,是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了。
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官员和贵族们佩戴的朝珠,到底有什么含义?
首先,我们讲一下清朝的起源。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政权,而后金政权则是在明朝的末期逐步建立的。在建立的初期,后金政权在各方面都类似于游牧政权。后金政权的最高首领称大汗,儿子们被称为贝勒。此时的后金政权信奉自己的萨满教,言而总之,属于游牧政权的属性。但是在第二代大汗皇太极上台以后,皇太极开始对后金政权进行全面的改变。
后金被改成了大清,皇太极在各方面都开始学习明朝。例如爵位制度官员等级制度官服制度等等,清朝的官服采用了与明朝官服类似于的补子。 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随后,年仅6岁的福临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顺治皇帝。第二年,清朝成功入关,开始了自己的统治。在刚刚入关的时候,出现了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
通过现在遗留下来的画像,我们可以发现顺治皇帝在穿朝服的时候并没有佩戴佛珠。所以这个阶段清朝各方面都不成熟。但是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康熙皇帝已经开始佩戴佛珠了。因为清朝高层的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变化,清朝高层贵族不再信仰传统的萨满教,而开始信仰佛教。例如,康熙皇帝对佛教非常虔诚。起初,只有那些清朝的高级贵族才会佩戴佛珠,但这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