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晚期,即有了青铜的冶炼,虽不排除此时个别玉器已使用了金属工具制作,但是,石质硺玉工具完全被金属工具代替,生产力的进步应在商晚期至西周时期,铜石并用的治玉工具阶段可能经历了上千年。虽然到商周为止,目前专家们还很难断定治玉工具已完成由铜到铁的替换,此期玉器也依旧能找到青铜工具制作的痕迹,可以说铜、铁工具并用的时期亦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汉代玉器的制作完全可以说是铁质工具了。
古代治玉工艺是一门纯粹的手工艺,从石质工具到青铜工具再到铁质工具,经历了几千年,期间受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水平的限制,更何况,中国古代一直有着:「工之子,恒为工;农之子,恒为农」的制约,使得玉器制作局限于口耳相传,秘不示人的家庭式作坊内;并且古代玉器制作工匠们一直都有「传沙(解玉砂)不传艺」的规矩。
技艺的保守性决定了治玉工具更新缓慢,其中最重要的治玉工具—砣机就是在缓慢发展中逐渐变革的。根据史籍以及考古发掘的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专家达成共识的中国治玉砣机大致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于史前,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等都有可能使用,南北同时或略有先后,为坐式或地下式的原始砣机,横轴立砣旋转,多人分工合作共同操作。
砣具以石、木、骨、陶等自然材料制造而成。第二阶段:为几式砣机,夏商周时期使用,改用青铜砣头,操作上渐趋成熟。第三阶段:仍为几式砣机,秦汉至南北朝使用,改用铁砣头。第四阶段:为高桌式砣机,使用铁砣头,从隋唐至一九五〇年,一人操作,足踏旋转,即明清使用的水凳。第五阶段:为现代砣机,自一九六〇年迄今,砣机在逐步由木质改为铁质,由足踏改为电动,解放了玉工的双脚,砣头改为人工金刚砂胶的胶砣,用自流水冷却和琢磨。
二、治玉程序下面将有史料记载的唐宋以后的玉器制作的工序和流程进行简单介绍,一件玉器制作工艺程序一般有七至十二步,根据需要加工的图案和布局不同,工序方法也不同。这里主要讲老工的七种工序与新工进行新、老工艺的对比,在懂得玉器新、老工艺的制作原理后,更容易根据工艺辨识玉器的年代:(一)捣砂研浆:这道工序也叫「选砂」,将硬度大于玉料的矿物质放进一个锅形的石槽里面,利用矿物质自身的挤压和碰撞,用石具进行锤捣,经过反复的锤捣、水洗、筛选出最需要的细度的解玉砂,用来解玉和琢磨玉料。
而现代的新工艺都是在砣头上直接焊接金刚砂和石英砂。所以捣砂研浆的工艺在新工艺中已经不存在了。(二)开玉:就是将包裹在玉料外的岩浆层切除,古代的开玉是将玉料固定在一个石具上,用条锯加解玉砂,一边一人,来回拉动条锯,进行慢慢的切割,一件玉料切割少则几个时辰,多则几天,才能将玉料剥削完毕。现在新的切割分为两种割法:一种是被称作「油机」的机器切割,另一种叫「水机切割」。